有小三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
网友提问:
“我知道‘老公’是已婚男人,可我们以夫妻相称、一起生活十几年了,没想到他这样狠心地抛弃我,将我一脚踢开!”近日,一名女性同居者匿名向本报免费咨询的值班律师讲述了她的痛苦经历。
据这名王女士说,1996年她因工作关系与李某相识,那时她还是单身,且尚无男朋友,而李某则隐瞒了已婚及家属在外地的事实。两人在频繁的工作交流之余,也相互关心日常生活。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双方互有好感,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同居生活。
在二人同居期间,王女士知晓了李某已婚的事实。她曾提出让李某与妻子离婚的要求,但李某以“咱们在北京就是夫妻,要那个一纸空文有什么用”为借口推脱。直至今日,李某仍未解除与妻子的婚姻关系。王女士说:“之所以还继续与他一起生活,是因为我当时觉得,两人虽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出双入对,以夫妻自称,街坊邻居以及双方在京的朋友都认为我们是夫妻,感觉上与真实的夫妻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我也就对他的婚姻状况不再过多干涉了。”
然而,今年初王女士因患病在家中疗养,失去了经济来源。李某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以及照顾的责任,提出与王女士分手。之后,不管王女士怎样反对和挽留他,李某仍然搬出了二人租住的房子。
受到极大伤害的王女士向律师求助:在双方没有共同财产的情况下,能否要求李某支付扶养费?李某又是否构成重婚罪?
律师解答:
她无权向他主张经济补偿
此案涉及男女双方同居关系性质的界定,现行法律对不同的同居关系处理原则不尽相同:
第一种单纯同居关系,指同居关系双方均为未婚男女,婚姻法对此种同居关系不鼓励,但未明文禁止。法律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抉择生活的权利,对此类同居关系的存在和解除,不予干涉也不支持,由当事人双方自行解除,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种构成事实婚姻的同居关系,在1994年2月1日以前,男女双方未按婚姻法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这种事实婚姻等同合法婚姻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事实婚姻关系的解除一般要经诉讼程序。
在1994年2月1日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不认定为事实婚姻。若需解除,按同居关系处理,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但当事人仅就解除同居关系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种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按同居关系处理,一般不认定为重婚罪。若需解除,可自行解除,也可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法院应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第四种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则构成重婚罪,在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对因重婚而形成的非法婚姻关系,应宣告予以解除。根据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王女士及李某二人的行为构成重婚罪。
重婚罪案件的追诉,赋予了被害人更多的救济手段。这类案件被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再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被害人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将按自诉程序处理。
由于王女士和李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二人的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故王女士无权向李某主张扶养费等经济补偿。如果二人同居期间有共同财产,双方财产根据各自举证,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不能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而这一切都出乎王女士的意料。
重婚案件取证困难及相关问题。个人取证困难,公安机关介入难,法律不健全、立法矛盾及证明标准不明确都是导致重婚案件取证难的原因。然而,通过搜集相关证据,如电子邮件、电话账单等,重婚案件的取证仍是可行的。
重婚罪的认定问题。首先明确了认定重婚的前提是确定婚姻关系存在形式,包括法律婚和事实婚。接着阐述了构成重婚的行为包括四种情况。同时,在处理重婚案件时需要严格区分重婚罪与其他相近行为。最后介绍了重婚罪的救济方式,包括自诉和公诉两种途径。
女方实施诈骗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不论是否离婚,一旦发现女方有诈骗行为,都可以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报案或举报的义务。机关对于报案都应接受,并及时处理或移交。犯罪人自首也同样适用此规定。
重婚罪的法律定义。文中提到重婚罪指的是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的婚姻和其他存在禁止结婚的情形的婚姻都是无效的。在处理重婚案件时,需要注意区分重婚罪与其他情形,如被拐卖的有配偶妇女重婚、临时姘居等。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