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从客观方面来看,重婚罪的构成要素包括行为人有重婚行为的行为。
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并且这种夫妻关系尚未经过法律程序解除而仍然存在。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为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那么这个人就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又与他人结婚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方式,二是虽然未经过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实际婚姻。
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是指行为人虽然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的情况下,故意与对方结婚(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这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我国对事实婚采取的是限制承认主义,即只有在事实婚具备法律效力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事实重婚罪。
根据1986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未办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三种情况对事实婚的法律效力进行了规定:
在此之前,如果在未办结婚登记的情况下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并且双方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那么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果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那么应该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在此之后,如果在未办结婚登记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并且双方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那么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果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那么应该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将被视为非法同居关系。因此,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所有的事实婚都将被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不存在重婚问题。只有事实婚具备法律效力时,才能确认为一种婚姻关系,才能构成重婚罪。如果事实婚不具备法律效力而被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那么所谓的"夫妻关系"不仅得不到法律的确认,反而会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所谓的"重婚"也就不存在了。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这种情况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通过欺骗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或与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
这种情况是指与原配偶登记结婚后,与他人未登记但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而构成重婚。
这种情况是指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构成重婚。
这种情况是指与原配偶未登记但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构成重婚。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但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构成重婚。
重婚案件取证困难及相关问题。个人取证困难,公安机关介入难,法律不健全、立法矛盾及证明标准不明确都是导致重婚案件取证难的原因。然而,通过搜集相关证据,如电子邮件、电话账单等,重婚案件的取证仍是可行的。
我国刑法对于重婚罪的规定。在不知道对方已结婚的情况下与其结婚不构成重婚罪,但双方明知对方已结婚而仍结婚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重婚行为违反了夫妻忠实义务,应受到刑事惩罚并需对无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因重婚引起离婚的情况,重婚者和相婚者都应承担连带赔偿
女方实施诈骗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不论是否离婚,一旦发现女方有诈骗行为,都可以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报案或举报的义务。机关对于报案都应接受,并及时处理或移交。犯罪人自首也同样适用此规定。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针对哺乳期内的子女和哺乳期后的子女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具体方法。文章指出,在确定抚养权时,应综合考虑子女的权益、父母的抚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