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甲(女)与徐乙(男)于1982年未办理婚姻登记即开始共同生活,属事实婚姻,至今已一起生活三十多年,婚姻存续期内生育三个女儿,现均已成年。2015年农历年底,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后,徐甲离家并起诉离婚,徐乙表示坚决不同意离婚。案件开庭中,徐甲的诉讼代理人根据1989年11月21日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六条的规定,认为案件已经多次调解未果,应判决离婚。
2001年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一》将认定事实婚姻的时间节点定在1994年2月1日,由此可以推定但凡事实婚姻案件,原、被告双方婚龄长,感情基础较牢固,子女、财产等问题交错复杂,案件处理难度大,一旦处置不当必然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本着审慎原则,在查找诸多资料、相关判例后,本案讨论中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判决离婚,理由是1989年《意见》并未废止,人民法院在审判实务中应当严格按照《意见》之规定办理,不能把欠缺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与依法登记的合法婚姻等同起来,经调解未和好的事实婚姻案件,必须调解离婚或者判决离婚。第二种意见认为,自2001年《新婚姻法》颁布实施以来,夫妻感情是否完全破裂,应是是否判决离婚的唯一标准。既然《婚姻法解释一》将认定事实婚姻的时间节点定在1994年2月1日,那么不管合法登记的婚姻还是事实婚姻,当事人在婚姻中投入的感情,财物是一样的,就都应当依照同一标准进行处理,虽然1989年《意见》并未废止,但其规定明显与上位法冲突,故本案的判决结果最终还要由原、被告夫妻感情是否完全破裂来决定,否则人民法院对事实婚姻案件的审理就流于形式,不利于稳定现有因事实婚姻而形成的家庭关系。
该案最终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结合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举证,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判决不准离婚。
未婚同居生育小孩及财产处理的法律规定。对于未婚同居生育小孩的处理,分为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前后的情况,并涉及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财产处理上,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最新法律规定明确了有配偶者与他
事实婚姻的法律性质及其相关规定。事实婚姻是指未经合法登记的婚姻关系,但国家有条件地认可。根据新婚姻法,事实婚姻已被取消,法律只承认已登记有合法手续的婚姻。事实婚姻的离婚方式以时间为界分为两种情况。此外,文章还解释了重婚和非重婚的区别。
事实婚姻关系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其法律效力、审理方式和离婚处理。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如果符合结婚实质条件并补办登记,将产生合法婚姻的效力。非法同居关系的处理原则包括解除非法同居关系,解决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考虑妇女
(一)男女双方均无配偶,如一方或双方有配偶,则为事实重婚,而非事实婚姻。双方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这是事实婚姻与其他不正当的两性关系的显著区别。因此,当事人只要未进行结婚登记,无论是否举行结婚仪式,均属于事实婚姻。对于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