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婚姻是指因胁迫结婚或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一方,具备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的权利。
在撤销之前,可撤销婚姻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婚姻被撤销,即自始不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婚姻法》第12条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享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的处理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将由人民法院依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
被撤销的婚姻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无效,不具备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当事人从未被法律承认为合法夫妻。对于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在撤销婚姻时,应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人民法院将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
人民法院在财产判决时,并非简单地将财产绝对平均分配,而是要考虑双方在无效婚姻形成和存续过程中的过错情况。如果一方有过错而另一方没有过错,可以根据有过错一方过错的严重程度,将财产更多地分给无过错一方。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可以根据双方过错的严重程度,将财产更多地分给过错较小一方,以更好地保护无过错或过错较小一方的利益。
受胁迫婚姻的撤销主体、所需证明材料、判断婚姻是否受胁迫的标准以及胁迫结婚的救济方法。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主体是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需要在一定期限内提出请求。申请撤销婚姻需提交身份证、结婚证等材料,并满足胁迫行为的四个标准。救济方法包括向人民法院或婚
中国《婚姻法》中关于胁迫可撤销婚姻的规定。存在胁迫行为的婚姻可以撤销,包括主观故意、实施胁迫行为、胁迫行为的违法性和被胁迫方的违背意愿等要点。可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与离婚不同,必须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单位及个人无权随意撤销婚姻。
中国《婚姻法》关于可撤销婚姻的法定事由,主要是受胁迫结婚的情形。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法院申请撤销婚姻,并明确了胁迫的定义和要件。现行法律未将欺诈、包办婚姻、诱骗等作为可撤销婚姻的理由。受胁迫的一方需在特定时间内提出撤销申请,且婚姻一旦被撤
《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了婚姻无效的情形,第十一条规定了可撤销的婚姻。由此可见,我国《婚姻法》在婚姻无效制度的基本构成上,采取了自始无效与可撤销的双轨制,这比对各种违法婚姻采取一律无效、自始无效的单轨制有更大的优越性。虽然新的《婚姻法》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