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男女双方的法律行为,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满足结婚的私益要件,并且没有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当结婚违反这些要件时,相关当事人有权撤销该婚姻。这种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人类关怀的精神,也符合婚姻关系作为基本民事关系的实质,同时也符合国际上无效婚姻立法的潮流。
根据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无效婚姻包括四种情形。笔者认为,重婚和近亲婚严重违背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社会伦理道德,应当自始无效。然而,第3种和第4种情形(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主要涉及个人私益,因此可以将其纳入可撤销的范畴。对于这两种情形,双方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有权自主选择是否撤销婚姻,从撤销之日起,婚姻即为无效。
此外,《婚姻法》仅列举了一种胁迫的情形作为可撤销婚姻的情形。然而,《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必须双方自愿,因此非自愿的婚姻不仅局限于受胁迫结婚,还包括欺骗婚、误解婚、虚假婚等情况。这些婚姻由于缺乏结婚合意这一法定要件,也应纳入可撤销的范畴。
无效婚姻的定义及其类型。无效婚姻指不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男女婚姻,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类型包括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且婚后尚未治愈以及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等。
当事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受理机关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后由婚姻登记机关记录。对于无效婚姻,不产生配偶身份,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需协商或法院裁定,同时涉及法律后果如刑事责任等。
(一)未达法定婚龄而登记结婚的,适用无效婚姻的规定。有权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为婚姻当事人及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请求权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只能在婚姻当事人一方未到法定婚龄之前提出,如果婚姻当事人双方已经达到法定婚龄,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其婚姻
即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婚姻一旦被撤销,则自始无效,这方面的规定与无效婚姻发生的后果是相同的,而且二者都是在依法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时,才确定该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