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司法解释 > 《婚姻法》中的规定是否有所偏颇

《婚姻法》中的规定是否有所偏颇

时间:2024-04-09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1882
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法官据何断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其当然的一项最基本的审判原则。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第八十五条的有关规定,造成了法官在审理民事离婚案件中法律适用问题上的冲突,从而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影响其审判效率的提高。

对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应予修改和完善

调解程序在离婚案件中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必须进行调解程序。只有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准予离婚。然而,这一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给实际问题的处理带来了困扰。

民事案件调解的前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和第八十五条的规定,民事案件的调解必须建立在当事人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调解的前提是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然而,在离婚案件中,如果一方或双方坚决不同意调解,法官应该如何处理呢?如果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将违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不进行调解,又违背婚姻法的规定。这样的困境势必会影响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被告缺席情况下的调解问题

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中的被告缺席或下落不明是常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如何进行调解呢?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法院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如果原、被告感情确已破裂,可以缺席判决准予原、被告双方离婚,而不再进行调解程序。然而,这是否违背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呢?

修改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偏颇和不妥之处。因此,建议将该规定修改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除非一方当事人坚持不同意调解或被告缺席;如感情确已破裂,应准予离婚。”通过这样的修改,可以更好地解决调解程序在离婚案件中的问题,确保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