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所以一旦承诺人变更要约内容,就会产生一个新要约,而不再是一个承诺,故也就不存在对承诺进行实质性变更的说法。另外,若是承诺人对要约做出的是非实质性变更,且要约人接受,邀约中也没有禁止受要约人不得对要约作出任何变更的情况,则该承诺有效。
实质性变更要约的情形包括: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法、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
根据《合同法》第30条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即原要约人和原受要约人身份对调,产生了一个新要约。
商家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指出商家的口头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形成口头合同,双方需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商家禁止自带酒水属于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无效。
离职承诺书的法律效力问题,阐述了承诺书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离职单位要求违约金时,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及员工的权益保障。若雇主违反相关法规,员工有权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获得赔偿金。
中介口头承诺支付介绍费但违约不给的情况和临时工劳务派遣公司未支付薪资的问题。面对中介违约,受害者应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收集相关证据,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临时工被欠薪,可以采取人民调解、仲裁申请、申请支付令等多种法律途径解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
非法集资业务员写的承诺书是否有效的问题。由于非法集资属于违法行为,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合同和承诺书都是无效的。担保服务也因此失去法律效应。另外,涉及非法集资的当事人如果被取保候审,仍可选择向公安、检察或审判机关报警或举报,并提供相关信息以协助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