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如保险合同、拍卖成交确认书等,都属于格式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为了维护公平和保护弱者的利益,对格式条款进行了限制。首先,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有义务向对方提示和说明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解释。其次,格式条款中免除提供方主要义务、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最后,对于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情况,应按照通常的理解进行解释,且应偏向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根据《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2条规定情形的……该条款无效。”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几种基本情形,其中包括格式条款。然而,这些格式条款必须符合《合同法》的原则规定。关于严重违法的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已在格式条款认定原则中的“合法原则”部分进行了阐述。
根据《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3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这是《合同法》针对违规免责格式条款的规定。违规免责格式条款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根据《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违规免责格式条款。具体包括两种情形。首先,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人身权利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其他权利的基础。我国法律对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在任何合同中,对于免责人身伤害的约定都是无效的。例如,在雇佣合同中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医院手术合同中约定的“手术伤亡,医院概不负责”等都属于无效免责条款。
其次,对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过错归责原则作为最基本的民事责任原则,其中“故意”和“重大过失”是确定主观过错的重要标志。如果格式条款提供者通过免责条款免除自己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这是违反基本民事原则的,因此也是无效的。例如,邮电局发报须知中规定的免责条款,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邮电局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发报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免责条款应被认定为违规免责条款。
第二类违规免责条款是指由于违规免责导致合同权利严重失衡的格式条款。根据《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这一规定与《合同法》第39条的公平原则相适应,即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在认定违规免责导致合同权利严重失衡格式条款时,应将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和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三者统一起来分析。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时,才能认定为违规免责导致权利失衡的格式条款。
甲乙双方关于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关于保密及竞业限制的相关条款。明确了秘密信息的定义,包括甲方未公开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和财务信息等。乙方需严格保守这些秘密信息,违反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保密期限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双方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后一定年限内有效。
施工单位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导致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吴某酒后驾车撞上施工路段的水泥墙,虽负全责,但因施工单位未设警示标志,其继承人可获得相应赔偿。施工单位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需承担赔偿责任。文章还引述了相关法律规定,对警示标志的设置和施工作业的要求进行了
知识产权合同的审核流程中的法律要求。包括知识产权条款中研发成果归属方式、知识产权保密措施等;安全及环保条款中乙方需遵守的安全环保法律法规;争议解决条款中的仲裁和诉讼选择等;以及预防合同欺诈的措施,如选择合同对象、合同内容斟酌、律师参与审核等。
房屋买卖合同的特别注意事项。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房屋面积、价格与收费、不可抗拒力、房屋质量和售后物业管理等条款。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面积误差、价格约束、不可抗拒力的界定、质量要求和售后物业管理等内容。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以保障自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