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定作合同,债权人可以选择将标的物提存。一旦标的物被提存,债务就会被消灭,债权人也会获得提存物的所有权,并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然而,提存只是一种消灭债务的措施。在双方有债务的合同中,只有当合同当事人双方都履行了各自的义务,合同才能终止。
有时债务人虽然提存了标的物,并按照合同履行了自己的债务,但债权人却未履行对债务人的义务。为了避免先行履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保证自己债权的实现,债务人可以对提存部门交付提存物的行为附加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债权人履行了对债务人的义务,或者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后,债务人才能领取提存物。如果不符合附加条件,提存部门应当拒绝债权人领取提存物。
尽管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如果长期不行使这个权利,不仅会使权利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还会给提存部门增加负担,同时也不符合物质有效利用的原则。因此,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在提存之日起五年内未行使而消灭。如果提存物经过五年,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提存物的受领人将不能再对提存物主张权利。
一旦标的物被提存,不论债权人是否提取,都会产生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根据法律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交付之日起转移。提存被视为标的物的交付,因此,自提存之日起,提存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作为提存物的所有者。债权人享有该标的物上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风险。然而,提存后,由于不可抗力、标的物的自然变化、第三人的原因或提存人保管不当,标的物可能会被毁坏、损失,甚至不复存在。债权人需要承担标的物毁损和灭失的风险。一方面,债权人需要承担因不可抗力、标的物自身性质而产生的毁损和灭失的后果;另一方面,债权人需要负责向对标的物毁损和灭失负有责任的第三人或提存保管人索赔。
提存物的孳息是指标的物产生的收益。孳息可以分为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法定孳息是指根据法律关系产生的收益,例如金钱的利息、有价证券的股息和红利。自然孳息是指根据自然规律产生的收益,例如母牛所生产的牛犊。作为提存物的所有者,债权人享有提存物的孳息的权利。因此,在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
提存费用包括公告费、邮费、保管费、评估鉴定费、拍卖变卖费、保险费以及为保管、处理、运输提存标的物所支出的其他费用。作为提存物的所有者,债权人有责任支付提存费用。如果债权人不支付提存费用,提存人有权留置相应价值的提存物。
担保合同的定义与作用,涉及反担保中的第三方担保人身份和资产抵押问题。担保合同是确保债权人利益的有效手段,其效力认定要考虑主合同是否有效及担保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否合法妥当。第三方反担保人并不限于借款人自己,任何具备担保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反担保人。
提存机关的确定问题。国外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或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等。在中国,有人认为公证机关可以处理提存事务,但也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提存机关,因为提存涉及法律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能力更强
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法律问题。担保法规定了留置权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等产生的债权,但物权法采纳了扩大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意见,没有明确列举适用范围,只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且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