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制度是一种由债务人将合同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以消除债务的制度。它的目的是在债务人无法向债权人交付合同标的物的情况下,确保债务的履行,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提存公证是指公证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债权人的利益而交付的债务标的物或担保物进行寄托、保管,并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交付债权人的活动。提存的范围包括货币、有价证券、票据、提单、权利证书等;贵重物品;担保物(金)或其替代物及其他适宜提存的标的物。
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各类购销合同中,约定交货和付款的时间往往是购销双方面临的棘手问题。以下是经常出现的两种情况:
购货方付出了货款,但却一直未能收到货物,或者收到的货物与事先约定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销售方发出了货物,但始终未能收到货款,或者只能通过费尽心思才收回一部分款项。
这两种情况给购货方和销售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企业和个人选择通过货款提存公证来保障双方的利益。公证处将货款存入银行提存账户,并在购销双方约定的交付条件满足时将款项划归销售方,从而保证了购销合同的全面履行。
实践证明,提存公证能够有效地防止合同诈骗。通过提存公证,购货方可以在付款后确保按时、按量收到货物,而销售方则可以在发货后保证收回全部货款。这样一来,双方都能够避免经济损失,确保合同的顺利执行。
提存机关的确定问题。国外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或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等。在中国,有人认为公证机关可以处理提存事务,但也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提存机关,因为提存涉及法律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能力更强
股权质押与股权变更的法律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可转让的股份和股权可作为质押标的。股权转让限制分为依章程和依合同的两种类型。依章程的限制基于公司章程设定条件,而依合同的限制则根据合同约定对股权转让进行限制。文章还进一步阐述了这两种限制的具体内容和实例。
《保险法》中财产保险合同解除的五种情况。包括投保人隐瞒事实、谎报保险事故、未履行对保险标的安全责任、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以及投保人申报年龄不真实等情况,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投保人必须尽到应有的义务,否则可能因保险人解除合同而受损。同时,文章还涉及保险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文章详细阐述了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等。同时,也介绍了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义务,如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等。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