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效力
一旦提存行为发生,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务自动消除。债务人不再有清偿责任。提存物的所有权也会像债务人付款后一样转移到债权人名下。标的物的损毁或丧失风险也转移到债权人身上。标的物的利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承担。除非债权人下落不明,否则提存人应当通知债权人或者债权人的继承人、监护人,以确保债权人及时了解提存的情况。
提存人和提存机关是提存行为的当事人。一旦提存成立,提存机关有保管提存物的义务。如果提存人发现提存错误或提存原因消失,可以撤销提存行为并取回提存物。但在提存有效期内,提存人不能取回提存物。即使债权人放弃或丧失请求权,提存人也不能取回提存物。提存人也不需要承担提存物的保管费用。当然,如果提存人取回提存物,提存人需要承担提存物的保管费用。
提存成立后,债权人与提存机关形成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我们认为,这种关系属于债权债务关系。虽然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提存是公法关系,提存机关是出于公法义务而将提存物交付债权人的处分行为。债权人虽然有权领取标的物,但如果对提存机关的处分有异议,只能提出异议,而无权以私法请求权的方式要求提存机关归还提存物,也不能以提存机关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合同法》第104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如果债权人有到期债务,且尚未履行或提供担保,提存机关应当根据债务人的要求拒绝债权人领取提存物。根据这一规定,不能认为债权人没有请求提存机关交付提存物的权利。因此,一般情况下,债权人不仅有权领取提存物,还有权要求提存机关交付提存物。
提存机关的确定问题。国外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或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等。在中国,有人认为公证机关可以处理提存事务,但也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提存机关,因为提存涉及法律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能力更强
债务人提存的法律效力,包括债务消灭、风险承担和孳息归属、提存物领取权限以及对债权人领取权的限制等。提存是当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导致无法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其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制度。在特定情况下,如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下落不明、死亡或丧失
违反民事审判程序的法律后果及其具体表现。违反程序可能导致当事人权利受损、案件事实认定不清或错误以及审判的不当中止等后果。法院民事审判程序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民事裁定、民事决定、民事审判保障措施、期间和期日以及送达等方面的违法。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