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 >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

时间:2020-05-2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718
相信我们都听说了最近的一条新闻,一名大学毕业生工作一个月之后工资竟然之后可怜的160元,这件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用人单位是否存在用工欺诈尚未有一个权威的说法,那么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

用工欺诈是说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有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劳动者被迫辞职等行为就构成了用工欺诈。

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

《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规定了“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实践中也经常发生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一方为订立劳动合同故意夸大事实、提供虚假信息,最典型的莫过于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或者学历、工作经历证明。为防止因虚假信息造成损害,一些用人单位以订立承诺书的形式规避风险,让劳动者在入职之前签订承诺书,规定如劳动者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如其提供虚假信息则构成欺诈,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诚然,承诺书是一种有效防范虚假信息、防止欺诈的手段,但如果不注意欺诈认定的界限,承诺书有可能会成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火索。

一、欺诈的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对欺诈作出了界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从构成要件角度看,68条的规定包含了四层意思:(1)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一方具有欺诈的故意;(2)实施了欺诈行为,而欺诈行为又可以分为作为的欺诈行为即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和不作为的欺诈行为即故意隐瞒真实情况;(3)相对方因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4)相对方的错误意思表示和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中欺诈的认定有一定的界限。《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了缔结劳动合同的忠实告知义务,告知义务因主体不同范围也有所不同。用人单位需要主动履行告知义务,告知的范围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劳动者承担被动告知义务,且范围仅限于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如此,在认定欺诈成立时,我们就需要区分不同的主体:用人单位的欺诈构成范围较广,如其未履行告知义务或者告知情况不符合实际导致劳动者形成错误认识并与之缔结劳动合同,则形成欺诈;劳动者的欺诈范围较窄,仅限于应用人单位要求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真实情况时才能形成欺诈。

二、混合欺诈。

实践中,经常出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一方均存在欺诈,此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就劳动合同法而言,对因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分别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五项、第三十九条第五项赋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就权利的性质而言,三十八条和三十九条的规定均为赋权性条款,即法律虽然规定了单方解除权,但是否行使由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因此,在双方均存在欺诈的情况下,先行使解除权的一方因解除权的行使导致双方之间劳动关系的消灭,也同时导致相对方解除权失去了行使的基础。

三、因欺诈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的期限。

劳动合同因欺诈无效是借鉴合同法中的规定,但与合同法不同的是劳动合同法中并未区别合同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且对无效合同的处理是通过解除的方式予以消灭。《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将欺诈引起的合同无效归于相对无效,并规定相对方享有一年期的撤销权。未在一年期内行使撤销权,则认定合同有效。反观劳动合同法并未作出类似规定,这就导致可能出现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欺诈保持缄默,一旦双方之间出现纠纷就以欺诈为由行使单方解除权,也导致这种劳动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然这类情形的改善有待于立法机关在以后的立法中逐步完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简介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原审被告进念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与原审原告郁*伟之间的合同纠纷。郁*伟在应聘时伪造了学历和工作经历,后被公司解雇并引发劳动争议。经过仲裁和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公司需退还押金、支付工资、奖金、替代期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利息,

  • 假文凭找工作劳动合同的解除

    使用假文凭找工作的劳动合同解除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使用假文凭属于欺诈行为,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一旦发现员工使用假文凭,可以解除与其的劳动关系,无需支付赔偿。员工对此如有异议,可申请仲裁。

  • 辞退职工的要求

    企业辞退职工时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试用期不合格、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欺诈、胁迫或违背真实意思、被追究刑事责任、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企业重整、生产经营困难以及转产

  • 公司存在明显的欺诈故意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梁-涛与洛阳工学院及其劳动服务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问题。梁-涛被借调到洛阳公安局工作,期间劳动合同存在欺诈行为,因此合同无效。洛阳工学院对梁-涛的行为构成侵权。

  • 解除劳动合同书有涂改还生效吗
  • 劳动合同空白怎么处理
  • 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 存在欺诈情况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