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能力主要涉及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两个方面。在审查支付能力时,需关注对方当事人的注册资本、资金来源、银行存款和交款能力等情况。在审查生产能力时,需关注对方当事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交货能力等情况。通过审查履约能力,旨在提高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在审查合同时,需仔细分析合同涉及的法律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并认真分析合同无效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合同的效力与主体的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需审查其是否具备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资格。若合同主体不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资格,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对主体的审查也是合同审查的重点。
对于无权代理或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的合同,需在审查意见中明确可能导致合同被变更或撤销的法律后果。
需注意合同是否附有条件或期限。
合同中可能存在无效的条款,包括无效的免责条款和无效的仲裁条款。无效的免责条款指的是《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情况,即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和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不同合同类型的生效时间判断方法,包括依法成立的合同、需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合同以及附有条件或期限的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的一般规定以及合同书形式、确认书形式、实际成立的情况。
网上贷款未到账时合同是否生效的问题。在网络借贷中,如果贷款未能成功发放到借款人账户,则该贷款合同视为无效。依照合同措辞及相关法律规定,贷款只有在实际放款后才能正式生效。若贷款机构未执行放款操作,构成单方面违约,合同无法产生效力。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借款
三方合同的生效期问题。三方合同从签订时起即开始生效,只要采取书面形式签订并每个人签字、盖上公章或摁下手印,协议就算正式成立。合同成立后即可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此外,文章还涉及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合法性和银行工作中签订三方合同的合法
借款未成功冻结时合同的效力问题。当借款合同无效时,保证合同也可能无效,除非另有约定。对于借款不还的情况,可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查询借款人名下财产可通过查阅财务报告、借助媒体和政府部门力量、与债务人内部员工交流以及与债务人客户获取信息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