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能力主要涉及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两个方面。在审查支付能力时,需关注对方当事人的注册资本、资金来源、银行存款和交款能力等情况。在审查生产能力时,需关注对方当事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交货能力等情况。通过审查履约能力,旨在提高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在审查合同时,需仔细分析合同涉及的法律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并认真分析合同无效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合同的效力与主体的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需审查其是否具备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资格。若合同主体不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资格,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对主体的审查也是合同审查的重点。
对于无权代理或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的合同,需在审查意见中明确可能导致合同被变更或撤销的法律后果。
需注意合同是否附有条件或期限。
合同中可能存在无效的条款,包括无效的免责条款和无效的仲裁条款。无效的免责条款指的是《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情况,即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和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放弃中标后的责任及违约责任。法律规定,中标人放弃中标需承担违约责任,不退还履约保证金并可能赔偿损失。中标人若不履行义务,将取消其投标资格。建筑工程中标程序包括公示中标候选人、履约能力审查、确定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和提交书面报告等步骤。
中标后修改合同生效条件的相关法律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标后双方不得擅自改变合同实质性内容,而合同的主要条款变更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合同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包括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以及需要办理特定手续方可生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生效时间及相关问题。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必须符合一般生效要件及特殊生效要件如登记和共有人同意。房屋买卖合同必须登记才能生效,而未经登记的合同不具备生效力。共有人未书面同意的房屋买卖合同并非必然无效,而是效力未确定的合同。文章
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提示。甲方在签订合同前,需审查乙方的签约资格和履约能力,并应采取多种措施了解乙方的信用状况,以避免损失。乙方在订立合同时,应注意合同的形式和内容,确保合同合法并充分保护自身权益。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标的、质量要求、交货地点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