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某为做生意向贷款公司借款25万元,但实际只收到19万元,因为6万元作为利息已被预先扣去。到期后,毛某无法还债,贷款公司找到其母重新签订借款合同用以抵债,合同约定其为女儿还债的借款本金为25万元,但最终母亲也未能还清欠款。近日,崇明县法院受理该案后认为,贷款公司与老太签订的合同有效,但合同借款本金应以实际借款数额为准。
2011 年10月31日,毛某与某贷款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合同中约定,毛某借款本金25万元,借期1年,且需在贷款发放日当天支付1年利息6万元。按合同约定,毛某当天实际收到19万元。然而,转眼借款期限到了,准时还款却成为泡影。去年2月3日,贷款公司联系不上毛某,便找到了毛某的母亲胡某。爱女心切的胡某当场签下承诺书,答应女儿的贷款转由自己偿还,并与贷款公司重新签订贷款合同。但是,借款合同到期后胡某也未能还清借款本息。
去年年底,贷款公司向法院诉请判令胡某归还借款本金25万元并支付相关利息。经过审理,法院认定借款本金为19万元,并按此计算利息。
问:本案中两份合同是否有效?贷款公司与胡某签订合同的借款本金应为多少?
答:两份合同的签订双方都具有相应民事责任能力,约定利息、放款时间和利率等均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因此合同合法有效。但根据《合同法》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在毛某的借款合同中,贷款公司预先扣除6万元利息的做法属违法。毛某应按实际借款数额19万元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标的物名称、型号、数量、质量等,货款单价及总金额。同时规定了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和验收标准,付款方式包括预付款和分期付款。还涉及运费计算、担保责任、违约责任及特别条款等内容。合同详细说明了通知方式、通讯地址及变更通知的要求,并
货款欠条起诉状的撰写方法,包括原告、被告的信息,案由、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的详细描述。以一起民间借款纠纷案例为载体,详细说明了起诉状的撰写要点,包括借款人、贷款人、借款金额、利息等细节。最终,文章指出了合法的借贷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债务应当清偿,如被
一起关于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借贷合同纠纷。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返还借款及利息,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原告认为被告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且存在逃避债务倾向,依法构成预期违约。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在诉讼过程中,原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提供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借款合同,涉及借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利息约定、担保事项等内容。合同中规定了借款期限、还款时间、利息计算方式和费用承担等细节,同时由丙方作为担保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合同还提示了相关风险,包括利息约定纠纷解决方式和借条与转账凭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