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买卖合同纠纷 > 签订买卖合同时怎么才算胁迫

签订买卖合同时怎么才算胁迫

时间:2024-11-21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7479
在实践中,你有没有遭遇过报团旅游的时候,遭遇强迫买卖的情况?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游客被迫签订了买卖合同。也就是说被迫签订的合同,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不合法的,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签订买卖合同时怎么才算胁迫。

签订买卖合同时怎么才算胁迫

认定被迫签订合同的条件

在实务中,判断是否被迫签订合同可以从以下条件来考虑:

(1)以即将发生的损害作为威胁,迫使他人因恐惧而签订合同。

例如,通过威胁对方称如果不签订合同将对其或其家人进行殴打、甚至谋害,迫使对方签订合同;或者通过威胁要公开对方的隐私来要挟对方签订合同。

(2)或直接实施不法行为,对对方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迫使对方签订合同。

比如,直接殴打对方直到对方签订合同。

因此,认定是否被迫签订买卖合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方是否采取了威胁恐吓的手段,迫使你签订你不想签订的合同。

遭遇被迫签订买卖合同的应对措施

如果遭遇被迫签订买卖合同,应该积极采取维权行动,必要时报警。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维权措施。

如果已经被迫签订合同,可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撤销被胁迫签订的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在被迫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应该及时报警。

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诉讼时效的问题

被迫签订合同后,如果想通过诉讼维权,应该在事发一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否则撤销权将消失,当事人只能承受损失。

2、选择法院的问题

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应该注意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

确定起诉法院的方法有:

(1)如果合同约定了管辖法院,应以合同约定为准。

(2)如果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或约定不明确,可以在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其中:

1)如果争议标的是货币支付,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2)如果争议标的是不动产交付,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3)其他标的,以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3、准备的证据材料问题

在民事诉讼状中,要明确诉讼请求,即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要求什么。

相关证据材料可以包括: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面证据。

(3)物证,如作案工具等。

(4)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等。

(5)电子数据,如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如人身伤害的伤残鉴定、病历等。

(8)勘验笔录。

如果遭遇被迫签订买卖合同,应该通过合法的方式维护权益。如果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应积极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并获得赔偿。如果遭遇人身伤害,应尽快报警处理。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程序和取证上的困难,可以委托专业律师协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

    中山市饲料厂与沈阳市总公司之间的玉米买卖合同纠纷。合同签订后,饲料厂将玉米交给珠成办事处托运,但在运输过程中,“太白山”轮遭遇碰撞事故导致玉米损失。经过责任划分和协商,由**公司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损失。饲料厂提起诉讼后,海事法院和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了

  • 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标的物名称、型号、数量、质量等,货款单价及总金额。同时规定了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和验收标准,付款方式包括预付款和分期付款。还涉及运费计算、担保责任、违约责任及特别条款等内容。合同详细说明了通知方式、通讯地址及变更通知的要求,并

  • 房屋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房屋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前,买方需核实产权清晰、房屋状况及交易程序。同时,买卖双方应明确违约责任,以保障双方权益。在核实产权和房屋状况时,买方应注意查验产权证、身份证、建筑结构、装修、设施设备及小区环境等。在交易过程中,保留交易证据

  • 中介买房需谨慎的事项

    通过中介购买房产时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包括房款交付应当面交割并避免中介占压房款,交付定金时应签订买卖合同并明确各项条款,确认产权并一同进行调查,签订合同时要注意补充条款和违约责任,以及中介费的支付应当在房产交易全部完成后。中介的诚信和专业性对交易的安

  • 贷款买卖二手房银行先过户再放款的流程
  • 手机买卖合同
  • 医疗器材采购协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