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规定,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这意味着土地储备中心无权进行房屋拆迁与补偿工作。具体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相互配合,以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具体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然而,这些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情况下,被拆迁人可以根据以下条件之一来认定:
私有房屋的所有人必须提供当地产权产籍管理机关或区、县人民政府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及身份证明。
公有房屋的产权人是指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的管理人,通常被称为产权人。国家授权管理的房屋分为直管房和代管房。产权人必须提供当地产权产籍管理机关或区县机关或区、县人民政府发给的房屋产权证书以及身份证明。
被拆迁房屋的代管人有两种形式:国家代管和代理人代管。国家代管是指所有人下落不明又无合法代理人或所有权归属不明的私有房屋,其代管部门为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其权责关系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代理人代管是指城市私有房屋所有人因不在房屋所在地或其他原因不能管理房屋时,委托他人代为管理,其所有人与代理人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代理制度。这里所讲的被拆迁房屋的代管人是指国家代管的代管部门,即房屋所在地的房管机关。
需要注意的是,承租人或者房屋的使用人不被认定为被拆迁人,但是他们可以与被拆迁人一起成为拆迁安置协议的主体。
派出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及其类型。派出机关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我国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除行政法律规范授权的情形外,派出机构的内部机构或派出机构都不具有行政主体的
部分履行的申请执行程序。当发生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时,如果一方仅部分履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未履行部分。对于违约瑕疵和部分履行的情况,债务人需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申请强制执行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
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行政机关存在职责不明确的现象,确定行政组织的主体资格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行政主体的概念在行政活动中具有实践意义,它能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和行政诉讼的被诉人,保证行政活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