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合同的主要内容是保管人向他人提供仓储保管服务。保管人负责接收、保管和交付存货方委托的货物。
保管人作为仓储合同的一方,必须具备适当的仓库设备和条件,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完好无损。
仓储合同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即可移动的财物,如商品、原材料等。
保管人必须是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的,具备合法资格从事仓储保管业务的法人或经济组织。
仓储合同是一种双方当事人互负给付义务的合同。一方提供仓储服务,另一方则需要支付报酬和其他费用。
仓储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即双方当事人通过约定即可成立合同,无需实际交付货物。同时,仓储合同也是一种不要式合同,即保管人不需要使用保管的货物,也不享有货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1. 保证货物完好无损。
保管方有责任确保存放在仓库中的货物完好无损,不受任何损害。
2. 维修配备的设备。
保管方必须维修与货物保管相关的设备,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完好。
3. 及时委派人员。
当保管方负责货物的搬运、看护和技术检验时,保管方应及时委派合适的人员履行相应职责。
4. 保管义务不得转让。
保管方不得将其保管义务转让给其他人。
5. 不得使用保管的货物。
保管方不得使用存放在仓库中的货物,保管方对货物只负有保管责任,不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6. 完成入库验收和接受工作。
保管方应当按照规定对入库的货物进行验收并办理相关凭证手续,与存货方配合完成货物的入库和交接工作。
7. 对危险品和易腐货物的责任。
如果保管方在操作和保管危险品和易腐货物时未按规定进行,导致货物毁损,保管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8. 按时接受货物入场。
一旦接受存货方的储存要求,保管方应按时接受货物入场。
1. 确保货物符合合同规定。
存货方应确保入库的货物数量、质量、规格、包装与合同规定一致,并与保管方配合完成货物入库场的交接工作。
2. 按时提取货物。
存货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提取委托保管的货物。
3. 支付仓储保管费。
存货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条件支付仓储保管费。
4. 提供货物验收资料。
存货方应向保管方提供必要的货物验收资料。
5. 对危险品货物的提供信息。
存货方对危险品货物必须提供相关的性质、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等信息。
6. 赔偿保管方的费用。
如果因存货方原因造成退仓或无法入库,存货方应按合同规定赔偿保管方的费用。
7. 赔偿逾期损失。
如果因存货方原因导致无法按期发货,存货方应赔偿保管方因此产生的逾期损失。
仓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预防仓储合同纠纷。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合同生效时间和交付时间、仓储保管人的资格以及货物品名、种类与数量的准确性。此外,货物所有人有随时检查或提取样品的权利,行使该权利有助于避免纠纷。对方违约时,可采用
超市自助寄存柜责任归属问题。原告丁某在超市购物期间使用自助寄存柜存放物品后丢失钱款,认为超市管理不当要求赔偿。律师依据相关法律知识,指出超市已经履行了必要的说明、注意义务和管理责任,应由借用人即顾客自行承担责任。根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仓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保管合同,它具有保管合同的基本特征,同时仓储合同又具有自己的特殊特征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若当事人约定合同的生效须满足一定条件的,则仓储合同的生效时间应在合同成立后并且其条件成就时。仓储合
双方当事人互负给付义务;一方提供仓储服务、另一方给付报酬和其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