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虽然是一种解决群众问题的途径,但并不适用于解决法律问题。因为信访维权的周期较长,当通过信访无果后再寻求法律途径维权时,很多行政行为已经超过了提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法定期限,导致失去了胜诉的权利。例如,被征收人可能错误地认为只要不签署补偿协议,拆迁方就不敢拆房子。然而,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被征收人在确定的签约期限内与政府部门未达成补偿协议,政府部门将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进行公告。如果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并且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那么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房屋征收决定。换句话说,如果被征收人不签署安置补偿协议,又不启动任何法律程序(信访不属于法律程序),拆迁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强拆。因此,被征收人认为不在安置补偿协议上签字,拆迁方就不敢拆房子的想法是错误的!
信访部门受理的群众问题不能包括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因此,信访部门不会因为上访而主动启动法律程序。信访一般涉及范围广泛,如果政府对每个上访者都予以解决,那么上访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而走法律程序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这将严重危害国家的司法秩序。从这个层面来说,政府也不会轻易在信访方面提供便利。
越级信访和大规模信访等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容易引发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等刑事案件。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被征收人在收到征收补偿决定书后的应对措施。如对被征收人对决定书有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补偿决定需公平,包括与补偿协议相关事项。若被征收人不满意,可依法申请复议。拆迁中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范围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费用损失,如设备搬迁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