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然而,这并不会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 当事人提供了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
2. 原判决、裁定所依据的主要证据不足。
3. 原判决、裁定适用的法律存在错误。
4.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违反了法定程序,可能会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裁定。
5. 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法院应当再审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意义和作用。再审检察建议在民行检察监督程序立法不完善的情况下产生,是检察机关在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方面的创新和探索。其全面性、灵活性和高效性有助于避免抗诉工作中的问题,强化下级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权,并能及时保护涉诉人的合法权益,提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的相关规定。内容包括立案程序、审理程序、新证据定义以及重新审理处理和指令再审案件的具体规定。规范了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旨在确保刑事抗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文书样式,包括再审申请案件受理通知书格式和民事判决书格式(抗诉案件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用)。前者描述了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再审申请后的通知格式,后者则是针对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的裁定提审或指令再审的文书样式。文章详细说明了两种
检察院抗诉失败后的救济途径。对于民事或行政案件,抗诉失败后再度申请抗诉已无法采取补救措施。依据我国法律,当事人可通过再审程序向法院申请再审或向检察院递交抗诉申请。检察院在审查后如拒绝批准逮捕,会进行进一步的侦查和补证活动。若仍有疑问,建议咨询律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