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章拆迁补偿与安置的规定,拆迁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
对于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以补偿;对于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是货币补偿,也可以是房屋产权调换。被拆迁人可以在除了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况下选择补偿方式。
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情况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根据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对于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进行产权调换,而是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对于拆迁公益事业用房,拆迁人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对于拆迁租赁房屋,如果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如果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就解除租赁关系达成协议,拆迁人应当进行房屋产权调换,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拆迁人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房屋,用于拆迁安置。
对于拆迁产权不明确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并在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拆迁。在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以保证被拆迁房屋的相关事项。
对于设有抵押权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担保法律的规定进行执行。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如果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如果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迁人提供的周转房,拆迁人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按时腾退周转房。如果因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对于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对于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如果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情况,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划拨土地拆迁的赔偿方式,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等。对于划拨土地上的房屋,拥有房产证的拆迁赔偿将参照相关条例进行,具体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区位、用途等因素评估确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还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而划拨土
拆迁补偿标准的制定及补偿的两种方式,即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产权调换是根据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进行,涉及结构差价和商品房价格的结算问题。作价补偿则是拆迁人以货币方式赔偿被拆迁人的经济损失。此外,拆迁补偿形式还包括产权调换与作价补偿相结合,但具体实施方式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