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权可以分为法定代理权和委托代理权,在取得方式上,法定代理权和委托代理权是不同的:
法定代理权的取得
法定代理权因具备法律规定的法律事实而取得。这种事实既可以是民法通则规定的亲属或其他具备资格的自然人、社会组织,也可以是在有该资格的人发生争议时,由有指定权的机关选定,或由法院判决指定。
委托代理权的取得
委托代理权的取得根据是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授权行为相当重要。重大事务的授权,以用书面形式为妥。用书面形式授权即签署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记载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及期限。
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更审慎方式是订立委托合同,通过合同,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代理人取得代理权。有书面授权委托合同,就无需单独的授权委托书。
代理权限又称代理权的范围,是指代理人在何种范围内为意思表示和受领意思表示,其效力及于被代理人。代理权是能够据之进行代理并使行为的效力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权限。代理权并不属于民事权利,而是一种权限、资格或法律地位。代理人应当在代理权限内进行代理行为。代理只有在代理权权限范围进行的民事活动,才能被看做是被代理人的行为,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1、代理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为意思表示。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
4、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凡依法律规定,或依法律行为的性质、或当事人的约定,必须由本人亲自进行的行为,不得代理。如婚姻登记、设立遗嘱、具有人身性质的债务的履行,等等。
翁某作为某公司董事长伪造公司印章签订担保合同的情况。翁某因投资房地产向游某融资并签订《借条》和《协议书》,其中涉及A公司、某公司的担保。虽然某公司提出再审,主张翁某伪造印章,但最高法院认定翁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公司需承担担保责任。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
软件推广应用合作合同的内容。合同规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期限及独家销售代理权,明确了订单流程、交货细节、价格及返利政策、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等。甲方提供软件产品,支持市场宣传和销售,进行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并有权调整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和价格策略。合同也规定
委托律师代理合同的签订方式。委托代理包括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当事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但如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则必须遵守。
超越代理权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代理人实施的超出被代理人授权范围的行为被视为超越代理权的行为或无权代理。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会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代理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法律责任,如代理权限内的责任、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