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卖房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时间:2024-10-24 浏览:6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些人是属于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状态时好时坏,有些精神病患者在状态好的时候会打算售卖自己名下的房屋,也与买家签订了合同。但是这时候买家会担心这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担心它无效自己白忙碌一番。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议论下。
精神病患者卖房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
精神状态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根据法律规定,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状态良好时签署的合同是有效的。然而,由于无法证明精神病患者在签署合同时的精神状态,当事人的家属的否定意见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
卖方违约时的继续履行要求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如果政府价格发生调整,应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如果房价已确定,卖方无法依法要求加价。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按照约定价格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卖方拒绝履行,买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3条第2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根据第97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已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守约当事人可以要求继续履行。然而,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在以下情形除外:
- 法律上或事实上无法履行;
- 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
-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因此,继续履行合同是有条件的:
- 法律或事实上能够继续履行;
- 不存在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的情形;
-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要求履行。
对于房屋买卖合同的继续履行,法院通常要求买方已经全额支付房款或有能力一次性支付剩余房款。如果买方是通过银行贷款购买且贷款尚未获批,且买方无力自行支付剩余房款,法院通常不支持继续履行的请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条件
中国对于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条件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实施暴力行为且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如果经过法定程序鉴定后不负刑事责任且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可以实施强制医疗。强制医疗的决定由人民法院做出,并规定了相关的审理程序和告知程序以及“
-
孙子女的赡养义务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
承租方经营困难能否解除合同?
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能否解除合同的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双方未明确约定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因此当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困难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此不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享有解除合
-
合同生效要件批准手续的必要性
-
不公开的庭审是否可以旁听
-
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