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卖房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时间:2024-10-24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些人是属于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状态时好时坏,有些精神病患者在状态好的时候会打算售卖自己名下的房屋,也与买家签订了合同。但是这时候买家会担心这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担心它无效自己白忙碌一番。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议论下。
精神病患者卖房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
精神状态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根据法律规定,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状态良好时签署的合同是有效的。然而,由于无法证明精神病患者在签署合同时的精神状态,当事人的家属的否定意见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
卖方违约时的继续履行要求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如果政府价格发生调整,应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如果房价已确定,卖方无法依法要求加价。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按照约定价格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卖方拒绝履行,买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3条第2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根据第97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已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守约当事人可以要求继续履行。然而,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在以下情形除外:
- 法律上或事实上无法履行;
- 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
-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因此,继续履行合同是有条件的:
- 法律或事实上能够继续履行;
- 不存在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的情形;
-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要求履行。
对于房屋买卖合同的继续履行,法院通常要求买方已经全额支付房款或有能力一次性支付剩余房款。如果买方是通过银行贷款购买且贷款尚未获批,且买方无力自行支付剩余房款,法院通常不支持继续履行的请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现实版孤儿怨,心理疾病病人犯罪是否判刑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以及在法律框架下的犯罪是否应被判定为犯罪的问题。《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家属或监护人需严格看管和医疗他们。对于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有特殊规定保护其权益。在处罚时会考虑法
-
刑事强制医疗的条件
刑事强制医疗的条件和流程。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如果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实施强制医疗。公安机关发现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应移送给检察院,检察院再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同时,也讨论了正常人被误抓走强制医疗的救济方
-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审理程序。强制医疗适用于公共卫生危机情况、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适用对象是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适用条件包括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符合医学上的精神病成立标准等。审理程序方面,
-
精神病人离婚的经济补偿探讨
精神病人离婚时的经济补偿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和《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可通过双方协议确定,如协议无法达成,将由法院判决。给付经济帮助时,需考虑当事人经济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准,并根据生活困难程度、个案
-
被校园欺凌杀人犯法吗
-
赡养中法定代理人能作为被告吗
-
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