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代为履行和债务转移的要点是什么
时间:2024-06-20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受法律素养的限制,很少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会直接使用“代为履行”、“债务转移”字样,而是使用负担、承担、给付等字样,再加上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转移特征的相似,给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第三人代为履行和债务转移带来了困难。
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约定及第三人的履行
债权人的意思表示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五条,当事人的约定应理解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并告知第三人;而根据《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债权人的同意不易与当事人约定区分。这两种约定的法律效果完全不同,对债权人和第三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明确债权人的意思表示,需要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达成三方协议,同意转移债务或债权人与第三人达成债务转移协议。如果债权人默示受领,则不能一味认定为债务转移,因为债权人需要综合考虑第三人的信誉、资历等情况,不能明确债权人是否接受第三人为合同主体的情况下,让其承担债务转移的后果,这对债权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需要综合其他因素来确定债务转移。
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的关联度
如果第三人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直接的三角债关系,可以认定为债务转移。因为第三人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合同履行存在着密切关系,不仅是为了协助履行,更是为了完成个人合同义务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债权人若知道此种关系,则在心理上有接受第三人为合同主体的基础。认定为债务转移对双方都是合理的。同样地,如果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知道该关系并接受第三人履行,也可以认定为债务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对受领行为有保障,而第三人对承担合同后果的意思表示(如抵押、担保等)也对双方没有大碍。
第三人的履行能力
如果在以上情况下,第三人愿意承担履行不能的责任,并且债权人默示受偿,则可以认定为债务转移。因为第三人有承担合同后果的意思表示(如抵押、担保等),而债权人有受领之行为,有受偿之保障,对双方并没有大碍。综上所述,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之间的约定及履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确定是否发生债务转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非金钱债务的履行问题,包括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后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时,对方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履行,但也存在不能要求履行的情形。根据不能履行的具体原因,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包括因债务人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
-
买卖合同履行不能的责任承担方式
买卖合同履行不能的责任承担方式,介绍了不能履行的分类,包括自始不能履行和嗣后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和一时不能履行等,分析了各种情况下责任承担的方式。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和其他补救措施。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
-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以及迟延履行金的计算。当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应按照规定的清偿顺序进行清偿。迟延履行金的计算涉及起算时间和计算标准,包括金钱给付义务和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计算方式。相关法律规定旨在迫使被执行人尽
-
向第三人履行 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承担的甄别
**公司法定代表人在该文件上注明“同意代付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2008年3月26日,吴*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钟*涛支付钢材款128万元,并由被告**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第三种意见认为,**公司的行为属于第三人代为履行,因此不承担连带责任。在排除了向第三人履行的适
-
债务转移与第三人代为履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
执行到期债权应该注意什么
-
第三人代为履行后怎么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