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不能的效力
时间:2024-04-22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自始不能的效力
一、无效契约的定义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以不能的给付为标的的合同无效。台湾现行民法第246条第一项规定:“以不能之给付为契约标的者,其契约为无效。但其不能情形可以除去,而当事人订约时并预期于不能之情形除去后为给付者,其契约仍为有效。”这意味着合同标的若为不能的给付,该合同即为无效。然而,对于主观不能是否也包括在内,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二、主观不能的争议
台湾学者王*鉴教授认为,台湾民法第246条所谓“不能之给付”,指的是自始客观不能。在合同订立时,主观不能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这是台湾学界的共识。然而,黄*荣教授认为,主观不能并非绝对不能,有可能通过排除来实现,因此在订约时,当事人可以约定债务人有义务排除主观不能的情况,甚至可能承担“获取危险”或担保责任。除非存在这些特约或者该条款另有规定的情况,以自始不能的给付为合同标的的合同才会无效。因此,在解释第246条时,应将主观不能排除在外。
三、主观不能的立场
台湾也有学者持这种观点。孙*焱教授认为,台湾民法第246条所称“不能之给付”,除了客观不能外,也应包括主观不能。对第246条和第247条的适用没有区别主观不能和客观不能的必要,因此,这两种情况下的合同都应视为无效。他的基本论点有四个方面:1. 主观不能和客观不能的界限难以确定:“主观或客观之分,既然属于学说上的分类,其界限又未确定,则所谓自始客观不能,其范围即非确定,自易引起纷扰。”2. 自始不能和嗣后不能的前后不一致:“嗣后不能包括主观不能和客观不能,学说和判例对此问题的解释并无不同。若自始不能仅指客观不能,而不包括主观不能,前后显然不一致。”3. 缺乏法律依据:“解释‘民法’,既以社会观念认定债务人之给付已属不能者,是为给付不能,似亦无再区分主观不能或客观不能之必要。如果,在法律规定之外,将其分别为主观不能和客观不能,赋予不同效果,显然缺乏法律依据。”4. 第三人的利益衡量:“标的不能,债务人之给付即自始不能,不论其原因是否出自债务人的个人事由,均无法实现。债权人原本就无法获得履行利益。合同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目的、意义和客体,因此应视为无效,对债权人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损害。如果因为善意且无过失而相信合同有效,导致损害发生,可以依照第247条的规定,请求信赖利益致损害赔偿,以弥补损失。”
四、对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考虑:首先是确定债务人是否被免除履行义务,其次是对债权人损失的赔偿。在合同标的自始不能的情况下,无论是主观不能还是客观不能,债务人都无法履行其义务,因此应当免除其履行义务。至于损害赔偿方面,则必须考虑债务人的过失。如果债务人在给付不能的情况下没有过失,即使是自始主观不能,也不应要求其承担履行利益的赔偿义务,这对债务人来说过于苛刻。契约标的自始主观不能和自始客观不能对债权人而言,效果并无不同,债务人都无法履行其义务,应该使其法律效果保持一致。对于债权人的损害赔偿,应根据债务人的过错来确定。因此,以不能之给付为合同标的的合同应包括主观不能和客观不能。前述主张自始主观不能的合同也应视为无效的观点,虽然理由有所差异,但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而已。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婚协议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
离婚协议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离婚协议是解除婚姻关系的协议,涉及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和子女抚养等问题。协议需周全避免后续纠纷,并注意不分割财产的两种情形和婚内协议公证的重要性。离婚协议可反悔的情况应对措施包括签订婚内协议和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履行离婚
-
什么行为会中断诉讼时效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
-
瑕疵履行在中国法律中的定义
中国法律中的瑕疵履行概念,介绍了其与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的区别,重点分析了加害给付与瑕疵履行的不同点。瑕疵履行虽然履行存在缺陷,但仍可视作一种履行行为;而加害给付则因履行行为给债权人带来超出履行利益的损害。举例说明了两者在买卖合同中的具体表现
-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违反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不履行合同义务、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等。当债务人出现违约行为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责任,对方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要求赔偿损失等。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
-
什么情况下可以取消限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