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诉讼时效是指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普遍时效规定。这类时效适用于大多数民事案件,而非特定情况下的案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
特殊诉讼时效是针对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制定的诉讼时效。特殊时效的规定优先于一般时效规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特殊时效可分为以下三种:
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第2项的时效规定因特殊法《产品质量法》第45条的变更而改变。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此,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给最初消费者满十年后丧失,但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时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即使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也不得超过二十年。
需要注意的是,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合同履行及解除纠纷中违约金的性质认定及调整原则。因合同签订双方地位不平衡,违约责任的设置可能不平衡。违约金标准衡量需考虑违约损失、合同履行程度和各方过错程度,而不仅仅是数额比例。举证责任应由守约方承担,证明违约金是否过高的客观情况。正确理解和应用《合
转继承的概念和相关的诉讼时效问题。转继承指继承人在实际接受遗产前去世,其法定继承人代替其继承遗产。对于法定继承人来说,继承本身没有时效性,但如果侵犯继承权,继承人需在特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否则将失去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权纠纷的诉
法律规定遗产分割的诉讼时效以及相关程序。遗产分割的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则不再受法律保护。遗产分割程序包括析产、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和遗产的分割。在分割遗产时,应注意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保护其他人
合同违约时是否应该报警的问题。文章指出,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一般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方式解决,不需要警察介入。但当遇到合同诈骗时,应该报警处理。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合同诈骗的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