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60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这一原则是对合同法基本原理的强调和重申。
全面履行原则和实际履行原则不同。实际履行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不允许以支付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代替实际履行。而全面履行原则允许合同当事人变更和解除合同,也允许通过承担违约责任来代替实际履行。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但不应以单一、片面的观点来理解。
根据《合同法》第60条第2款的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它是一个抽象的法律概念,内容具有弹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具体化,并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中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它赋予法官较大的公平裁量权,可以根据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解释,调整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诚实信用原则是维护当事人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也是交易成功的最好保障。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成立后至履行完毕前,合同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因不可归属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变更,若继续履行合同将显示不公平,允许变更合同或解除合同。
情势变更原则最早见于13世纪的法学著作,在大陆法系各国得到确认。在我国,情势变更原则尚未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已有相关判例。情势变更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运用,用以解决因情势变更而产生的问题。
尽管《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承认该原则。根据《合同法》肯定的诚实信用原则,情势变更原则可以通过诚实信用原则加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在特定情况下仍具有指导意义,用以解决因情势变更而产生的问题。
合同履行及解除纠纷中违约金的性质认定及调整原则。因合同签订双方地位不平衡,违约责任的设置可能不平衡。违约金标准衡量需考虑违约损失、合同履行程度和各方过错程度,而不仅仅是数额比例。举证责任应由守约方承担,证明违约金是否过高的客观情况。正确理解和应用《合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中国保险法中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谎称发生保险事故或制造事故、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实等情形下的保险处理原则。同时,也讨论了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投保人未按期申请复效、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等问题,并强调了保险期间内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
保险合同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必须如实回答保险人的询问,否则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如果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且不退还保费。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知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则不得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