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在买卖合同签订后,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导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的情况。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可以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如地震、水灾、旱灾等;也可以是人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如战争、政府禁令、罢工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是一种法律事实。当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可能会导致原有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消灭,如必须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也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如财产投保人在遇到因不可抗力所受到的在保险范围内的财产损失时,与保险公司之间产生出赔偿关系。
在订立买卖合同时,一般会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包括:不可抗力的具体情形;遭到不可抗力事故的一方应向另一方提出事故报告和证明文件的期限和方式;遭遇不可抗力事故一方的责任范围。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法定免责条款,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不可抗力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当事人的责任。然而,有以下列外情况:
1) 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 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并未将意外事件作为免责条件。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意外事件不应作为免责事由。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合同解除的多种情形和违约责任。经双方协商一致或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合同可解除。甲方在出现特定违约情况时,乙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乙方在违反约定情况下,甲方有权收回土地及厂房并解除合同。双方还就违约责任进行了明确约定,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处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