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一起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案例

一起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案例

时间:2019-08-09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511

【案情简介】

上诉人:宁夏申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审被告、反诉原告)

被上诉人:罗高芬、陈友国(二者均为一审原告、反诉被告)。

2008年3月9日,原告罗高芬、陈友国与被告申达公司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一份,协议约定对二原告所有的房产二层楼(马奋勇西边隔壁)以货币补偿方式进行拆迁补偿安置;并约定了具体的补偿数额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等内容。后原告依约搬出所拆迁房屋,并交付被告。被告支付原告补偿款32万元,余款43万元被告以原告采取欺诈手段骗签协议为由拒绝支付。原告提供的所拆迁房屋的土地证及房产证记载:土地使用人罗高芬,使用权类型为出让,用途(商住)综合;房屋坐落在大武口区建设西街70号,二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为207.61平方米,设计用途为住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房屋拆迁补偿款43万元、利息8 030.25元。被告反诉要求撤销原、被告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

一审法院判决:一、被告申达公司支付二原告房屋拆迁补偿款43万元,支付逾期付款利息7095元,合计437 095元,于判决生效后五日内付清;二、驳回被告申达公司要求撤销双方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的反诉请求。

申达公司不服原审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一、撤销原判;二、撤销罗高芬、陈友国与申达公司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理由是,双方在协商拆迁房屋期间,罗高芬、陈友国拒不提供房产证及土地证,隐瞒被拆迁房屋真实用途为住宅房,蒙骗申达公司以一层商业、二层住宅房的补偿标准与其签订了协议,取得了明显过高的补偿款,明显显失公平。

被上诉人罗高芬、陈友国答辩称,原审判决正确。罗高芬、陈友国与申达公司协商拆迁房屋期间,房产证及土地证在四川老家,因此不能提供,这些也如实告之了申达公司,并没有欺骗申达公司。与同类同地段拆迁房相比补偿给罗高芬、陈友国的房屋拆迁款明显偏低。

【裁判要点】

法院认为,罗高芬、陈友国与申达公司在协商拆迁房屋时,未提供拆迁房屋的土地证及房产证,申达公司并没有按关于产权不明确房屋拆迁的相关规定办理证据保全,故其对所拆迁房屋的产权、用途应当是清楚的。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第三方对所拆迁房屋主张权利。因此,罗高芬、陈友国并不存在欺诈行为,申达公司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罗高芬、陈友国房屋补偿款。故原审法院判决结果并无不当。上诉人申达公司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对其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生效条件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生效条件以及具体内容。协议需包含当事人信息、签名盖章等要素,内容应涵盖拆迁补偿方式、支付期限、安置用房信息、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等。协议内容会因补偿方式的不同有所差异。此外,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经过公证可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协议

  • 动迁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 我国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
  • 30年前建造违章建筑拆迁给补偿吗
  • 拆迁时城管是否有权力强制拆除房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