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尚某与苏某均签收到一审法院判决书,由于双方未办理结婚以及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的规定,进行了判决。8月29日,该房屋因公路改造被折迁,政府折迁部门将相应补偿在折迁后7日内到村委会的相应户头上。苏某为了确保自己份额不被转移,故申请法院依法冻结尚某的补偿款。
苏某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保护财产?
一审法院诉讼程序已经全部结束,没有权利和法律规定义务进行任何诉讼活动,应该向苏某释明通过上诉途径,以不服判决为理由,同时申请上级法院进行诉讼保全。
当事人的财产发生新的形态变化,且新的情况对于苏某来讲,存在不利隐患,苏某应该向一审法院提出新的诉讼,并提出诉前保全申请。
苏某应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进行诉讼保全。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3条“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在第二审人民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之前,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等行为,必须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第一审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的裁定,应及时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该意见所适用的是“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的,属于一审诉讼活动与二审诉讼活动的“链条”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一审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的裁定,应及时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是保证了当事人的权利处于司法保护状态。
面对共同所有的房屋在接到判决书时没有改变其状态,却在法院判决书尚未生效、一审诉讼行为已经结束、当事人且服判的上诉期间发生房屋“灭失”、而转换为货币的情况下,当事人心理持极其不安状态,并提出保全措施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采取相关保全措施,一旦一方独自领取房屋补偿款后,对生效后的判决书的执行会带来障碍,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认为:虽然出现不上诉的“上诉期间诉讼行为真空”现象,一审人民法院或许认为案件已经宣判,证明审判程序已经结束。当事人已经接受未生效的判决,且没有不服的判决的意思表示,一审法院再没有法律所规定的诉讼行为义务。诉讼法也没有明确规定上诉期间当事人对出现类似特殊情况如何进行诉讼补救措施。但考虑当事人在没有提出上诉之前,当事人已经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应该依职权接受当事人的申请,并作出相应的强制保全措施,确保当事人因发生执行可能出现的障碍发生。在当事人没有提出上诉之前,与上级法院没有诉讼程序上的法律关系。
鉴于以上“真空”现象,笔者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可否修改为: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或一审判决后的上诉期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曹茂幸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