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公路法》第32条规定,施工单位在改建公路时,有义务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和安全标志,并在需要车辆绕行的路口设置标志,不能绕行的情况下,必须修建临时道路以保证交通通行。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5条规定,如果在公共场所、道旁或通道上进行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施工活动时,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导致他人受损,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道路施工作业或道路损毁未及时设置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或者未设置应当设置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未及时变更应当变更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导致人员、车辆和其他财产受损,相关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以上规定,道路施工单位只有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和安全标志的前提下,才能免责。
为了避免道路施工引发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畅通,施工单位应注意以下几点: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严格履行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并与公安交警部门签订协议,确保具备施工条件后方可施工。
施工现场的警告标志和标牌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施工期间应及时修复受损的标志和标牌,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和施工垃圾,并确保封闭路段的中央隔离带畅通。
高速公路交警部门应定期检查施工路段,及时发现存在交通隐患的施工活动,并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确保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
驾驶员在遇到施工现场标志时,应按照限速行驶,不要忽视明显的限速标记,以免在紧急情况下发生事故。在驶入施工路段时,驾驶员应保持清醒的意识,不仅关注前方车辆,还要注意周围环境。此外,驾驶员在施工路段行驶时应保持适当的车距,根据限速情况来调整车距。
当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后出现疲劳时,应驶入服务区休息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应学习掌握有关高速公路安全行车常识,熟悉各种道路交通标志,以避免因违章行为(如掉头、逆行等)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作为原告的情况,应处理所有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的权益,不能仅列其中一人。机动车损害赔偿主体资格和责任认定方面,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单位或车
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项目和调解赔偿程序。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方面,并涉及到不同情况的细化处理。调解程序由公安机关主持,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否则将制作调解终结书。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责任及相关赔偿问题。受伤人员在完成治疗后不出院,车主不再支付医疗费用,双方可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等。医疗费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争议时,赔偿义务人要承担举证责任。其他赔偿项目如误工费用、护理费
双方同等责任下的医药费分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药费并非平分,而是由保险公司根据责任限额进行赔付,超出部分由责任人承担。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属于车祸中双方同等责任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