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事故损赔案件中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可以从法律位阶的自上而下来进行概括。从宪法到民法通则,再到交通安全法,最终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在交通事故损赔案件中,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主要包括伤者本人和死者的近亲属。伤者本人基于其身体权和健康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死者的近亲属基于死者的生命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交通事故损赔案件中,承担精神损害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其中,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对于伤者本人来说,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是在交通事故中意外受伤,并在伤愈后经法律鉴定构成1-10级任一等级的伤残。对于死者的近亲属来说,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是死者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并同时符合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侵害死者隐私,或者侵害遗体、遗骨等情形之一。
交通事故损赔案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表现为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对于致人残疾的情况,应支付残疾赔偿金;对于致人死亡的情况,应支付死亡赔偿金。
以某交通事故损赔案件为例,原告为死者的近亲属,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损失费。一审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失费,但在计算精神损失费时存在误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赔解释,根据死者年龄应计算15年,但实际计算却为20年,多计算了5年。一审法院酌情确定精神损失费为30000元,理由是交通事故给原告造成了精神痛苦。被告在该交通事故中承担次责,因此被判决承担40%的精神损失费,即12000元。
一起孕妇交通事故受伤引发流产的案件。孕妇李xx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并导致流产,引发争议。法院认定司机张某负全责,并判决赔偿医疗费、经济损失及部分精神损害抚慰金。案件涉及交通事故与流产关系的争议,妇幼保健院表示流产是必然的。最终,法院认定赔偿义务人应承担部
交通事故中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问题。我国法律虽无具体规定,但当事人可向法院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并由法院酌情判决。精神损害抚慰金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侵害。受害人和死者近亲属可提出赔偿要求,但请求权不得让与或继承。近亲属包括配偶
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问题。在确定赔偿数额时,需要考虑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及侵害情节、最高赔偿限额的考虑、双方责任因素的考虑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赔偿数额应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相应调整,以充分保障受害人的权益。
交通事故赔偿未果后的法院起诉流程。首先介绍起诉与受理过程,包括递交起诉状和立案。接着详述审前准备,如发送起诉状副本给被告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材料。然后阐述开庭审理过程,包括通知当事人、核对身份、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等。另外,文章还解析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