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适用的法院和审级
(1)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
(2)第一审。
2.适用的案件范围 《民诉》第157条
(1)法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2)约定: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3.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1)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
(2)发回重审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
(3)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
(4)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
1.传唤方式简便:
(1)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随时传唤。
(2)以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发送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法院不得将其作为按撤诉处理和缺席判决的根据。
2.审判组织简便:审判员1人独任审理。
3.审限很短: 3个月内审结,并且不得延长。
4.重视调解:六类案件开庭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
1.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
(1)转换条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2)发现方式:法律
①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
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民诉》第163条
(3)审限计算: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而不是从程序转化时计算。
2.普通程序转简易程序:
(1)原则规定: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无论是否发生了情况变化,都不得改用简易程序审理。
(2)转换条件: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1.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2)应当按照简易程序审理;
(2)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
2.特点:
(1)必须适用;
(2)一审终审。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紧密相关,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区别主要在于发生原因、适用的审判机关、审判对象和法律后果不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流程和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具体内容。
 
	
	   刑事一审判决期限的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判决期限一般为受理后的两个月内,但特定情况可延长至三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和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会重新计算审理期限。确保刑事案件的及时审理,维护公正和法律权威。
 
	
	   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费用及相关规定。财产案件根据金额不同,受理费有所差异,而非财产案件和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受理费则按照特定标准交纳。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受理费。行政案件和案件管辖权异议的受理费也有相应的标准。劳动争议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交通事故民事侵权案件的审判程序。当事人起诉后,法院将审查并受理或裁定不符合条件的起诉。受理后,法院将进行审理前的准备,包括发送起诉状附本给被告、组成合议庭等。开庭审理时,当事人可提出证据、质证、辩论等。一审程序结束后,如当事人不服可上诉至二审法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