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登记是指土地承包人与发包方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土地承包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登记备案并经审核符合登记条件后进行的行政行为。登记的结果是颁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对土地承包登记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根据该法第22条的规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第38条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对于其他方式的承包,如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的承包,根据该法第49条的规定,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转。
通过分析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农村土地承包法》丰富了我国物权法理论中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观点。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采取的是登记为公示手段,即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定公示手段,是因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设立上未采取登记要件主义或登记对抗主义,而采债权意思主义。登记与否不影响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其设立是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开始的。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8条的规定,只对互换、转让两种流转方式采取登记对抗主义。
因此,家庭土地承包的物权的取得以承包合同为准,是否登记不是对抗第三人的依据。然而,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需要进行承包合同的登记。登记并不是鉴证或公正的行为,而是县级政府依法进行的土地承包登记行为,主管机关是县人民政府农业主管机关,而不是土地主管机关。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