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安置模式是指在征地过程中,涉及到征收村民宅基地的情况下,拆迁人以统一建造或购买的成套房屋来安置被征地农民。这种安置方式实质上是一种产权调换。一些地方将企业开发建设与安置房建设相结合,形成产业园建设,通过项目收益的分红来保障农民的居住问题。这种以产业为依托的农民集中居住方式有助于促进农民向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留地安置模式是指在征地时,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交回给被征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作为对村经济集体组织和农民的补偿。这种安置模式最早发源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后来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被征地农民可以自主决定采取留用地安置或将留用地折现为货币安置,具体标准根据土地平均收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留用地一般按规划用途使用,由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的资产经营使用。通常情况下,村集体出资或引入资本,建造厂房、商贸中心,并进行自主经营或出租经营。
就业安置模式是指政府在征收土地后为被征地农民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企业效益较好,适用范围更广。就业安置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按照“谁征地、谁安置”的原则,将被征地农民安排到征地企业就业。二是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各种技能培训,或通过推荐等方式,鼓励被征地农民进入市场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农业生产安置模式也称为调整土地安置,是指将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农户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承包地流转和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等重新调整给被征地农民,以保证他们有必要的耕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维持基本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安置模式是指政府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后,通过购买社保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的一种安置方式。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规定了征地必须为被征地农民购买社保,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年老后的养老保障问题,并受到被征地农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被征地农民的欢迎。
土地使用权入股安置模式是指对于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单位协商,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收益。土地使用权入股安置使被征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土地增值的收益,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这种安置方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让被征地农民获得长期收益。
农村承包地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方式。对于征收农民承包地,村集体预留部分补偿款用于社保,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补偿被征地农民;对于非农民承包的其他集体土地,补偿费分配给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地转包后,农民可获得土地补偿金、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等十二种情况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内容。该法规定了详细的诉讼范围,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代征地的性质,包括其定义、费用事项等。代征地是指城市建设工程中代征的公共用地,涉及征地土地使用权性质、项目来源和费用确定方式等。代征地费用按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计算,包括依据地块现状建筑面积、土地面积、整个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等来确定。此外,还存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