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下课在教室不小心自己摔伤了腿学校有责任吗
时间:2024-09-05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小学生在下课之后赶着上厕所或是去小卖部买东西吃,结果走的太快了没有留意脚下,结果自己摔伤了自己的腿。小学生的家长知道了孩子在学校里面摔伤了之后,认为学校方面也有责任要为此负责的。听一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详细讲解。
小学生在学校受伤,学校的责任如何界定?
新法律背景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新的《民法典》以及2020年12月31日止有效的《侵权责任法》,在两者之间存在冲突的条款将由新的司法解释取而代之。
《民法典》之前的规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时,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他们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不承担责任。
不同情况下学校的责任界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生受伤的原因来区分学生在学校受伤的不同情况。(1) 如果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因非校外人员的原因受伤,则学校应该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学校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他们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2) 如果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因非校外人员的原因受伤,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受伤的学生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那么学校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证明责任在学生一方。(3) 对于所有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因校外人员的原因受伤,侵权责任应由侵权人自行承担。但如果受害人无法从侵权人那里获得赔偿或获得不完全赔偿,如果受害人能够证明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过失,那么学校应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学校期间的界定在界定学生在学校期间时,应采取“门至门”的原则,即学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期间参加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也应包括在内。如果学校或幼儿园提供班车接送服务,那么责任范围应限定在班车的门范围内,包括上下车时的保护。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①、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他们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不承担责任。②、根据第三十九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如果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应当承担责任。③、根据第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的人身损害,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则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校园暴力判刑规定及具体年龄要求
校园暴力的判刑规定及具体年龄要求。文章指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特定罪行应负刑事责任。同时,校园暴力分为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应采取措施预防并应对。为应对校园暴力,需具备依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并搜集证据及时报告。每个人都应承担
-
校园暴力证据收集的法律指导
校园暴力证据收集的法律指导。在了解受害事实并与受害者充分交谈后,首要任务是收集可靠证据。证据收集步骤包括记录受害经过、保存诊断书、截图保存证据等。在收集到确凿证据后,与学校和施害学生父母沟通,使对方承认错误。同时,校园暴力后的维权措施要注意保证人身安
-
应由谁来负责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件
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件中,不同责任主体的职责界定。明确了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因接受学生入学而承担监护职责,但在教育、管理和保护方面有过错时需承担责任。同时,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委托给学校,但必须达成明确约定。校园伤害事件中,第三人包括校外第三人
-
评不上工伤等级是否有赔偿权益?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只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身损害时,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如果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将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
学生在学校里自杀:学校责任调查
-
工伤赔偿纠纷是否应该通过仲裁解决
-
学生在军训时受伤学校有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