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校园侵权责任 > 校园暴力学校有错吗

校园暴力学校有错吗

时间:2025-02-08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7279
校园暴力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很多人在面对这类暴力的时候都会束手无策,因为暴力的实施者是未成年人。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后,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学校方面监管不当,校园暴力学校有错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校园暴力:学校的责任与问责

校园暴力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但学校是否应对此负有责任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方面确实有一定的责任。

未尽职责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对于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如果在未尽职责范围内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学校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8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学校则不承担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9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如果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导致他人人身损害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0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如果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的人身伤害,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如果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校园暴力与问责制度

问责制度是一种责任追究制度,要求相关主体承担职责和义务,并实施否定性后果。

问责制度的实施

问责制度在西方社会早已实施,英文名称为Accountability System。这一制度要求民选的国家首长亲自选出合适的官员来负责各项事务。当政策出现失误时,犯错的官员将被追究责任,甚至可能被迫离职。如果犯错导致政策失误过于严重,首长可能会被迫下台。这一制度也可以引入体育比赛,以提升运动员的责任感、纪律性、自律性和平等机会。

法律责任的追究

法律术语中的问责制度被称为法律责任的追究。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承担道义责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政府还必须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以确保责任得到实现。这一制度旨在增强官员的责任感,使其真正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问责机制的内驱力

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在于群众的监督权。政府的常态化问责必须建立在健全的问责机制基础上,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始终负责任,避免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学生请假回家发生意外学校有责任吗

    学生在学校请假回家发生意外时,学校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条款,学校在学生受到校外人员伤害或未履行管理职责导致的人身损害情况下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在校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除了过错责任原则外,在某些特定情况

  • 校园人身损害案件的特定时间

    校园人身损害案件的特定时间、空间、原告和被告。案件时间以教育机构工作时间为基础,并包括教育教学环节和非教育教学时间的合理延伸。案件空间不仅限于校园内,还包括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原告是受到人身权利侵害的学生,被告包括学校及可能的第三人侵权者。校园人身损害

  • 教师撤职处分的权限

    教师撤职处分的权限,规定了根据不同情况由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做出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的处理流程。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校园欺凌的赔偿责任归责问题,深层原因包括家庭教育匮乏、全球流行文化对暴力的宣扬美化和学校教育的缺位。

  • 应由谁来负责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件

    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件中,不同责任主体的职责界定。明确了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因接受学生入学而承担监护职责,但在教育、管理和保护方面有过错时需承担责任。同时,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委托给学校,但必须达成明确约定。校园伤害事件中,第三人包括校外第三人

  • 过高的校园贷利率违法吗
  • 校园欺凌会承担刑事责任吗
  • 校园暴力学校有错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