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意杀人罪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利。主体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承担刑事责任。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2. 过失致人死亡罪
由于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客观上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公民的生命权利。
3. 故意伤害罪
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的人应为其故意伤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应负刑事责任。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表现为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利。
4. 过失重伤罪
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可能致学生重伤的过失行为。过失主观上表现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
5. 侮辱罪
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6. 强奸罪和奸淫幼女罪
强奸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已满14周最的妇女发生性行为。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主观上是直接故意,且有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目的,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行为,客体是妇女的性自由权利。
奸淫幼女罪是故意同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主体与强奸罪相同,客体是幼女身心健康权。
1. 抢劫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民财产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此罪应负刑事责任。客体是公民财产所有权,同时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甚至造成伤害或死亡。
2. 敲诈勒索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暴力或其他损害造成威胁,强行勒索财物。若数额较大,构成此罪。主体多为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校外人员勾结,以团伙形式敲诈勒索其他学生财物。
校园暴力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或《高等教育法》(根据发生地点不同),如果受害者是未成年人,还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如果施暴者是教师,还违反了《教师法》。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后果不严重)或《刑法》(后果严重,造成轻伤以上)。
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的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调整需要强制性的规范。校园暴力的发生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刑法对校园暴力的规范是必要的。
教师撤职处分的权限,规定了根据不同情况由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做出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的处理流程。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校园欺凌的赔偿责任归责问题,深层原因包括家庭教育匮乏、全球流行文化对暴力的宣扬美化和学校教育的缺位。
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件中,不同责任主体的职责界定。明确了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因接受学生入学而承担监护职责,但在教育、管理和保护方面有过错时需承担责任。同时,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委托给学校,但必须达成明确约定。校园伤害事件中,第三人包括校外第三人
各地金融办(局)和银监局要在前期对网贷机构开展校园网贷业务整治的基础上,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杜绝网贷机构发生高利放贷、暴力催收等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的行为。各地金融办(局)和银监局要加强引导,鼓励合规机构积极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
如果是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那就涉及故意伤害罪。按照我国的规定,十四岁是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但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未满十六周岁的放在比较轻微的校园暴力行为,没有进入我们刑事犯罪处罚的程序,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