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校园侵权责任 > 常见的校园暴力有哪些

常见的校园暴力有哪些

时间:2024-08-08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7317
校园暴力现在越来越常见和猖狂,这对受害者来说严重的话会是涉及一生的影响。那么在我国,常见的校园暴力有哪些?涉及到校园暴力的法律条文又有哪些?以下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校园暴力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条文

一、人身权利犯罪

1. 故意杀人罪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利。主体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承担刑事责任。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2. 过失致人死亡罪

由于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客观上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公民的生命权利。

3. 故意伤害罪

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的人应为其故意伤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应负刑事责任。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表现为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利。

4. 过失重伤罪

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可能致学生重伤的过失行为。过失主观上表现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

5. 侮辱罪

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6. 强奸罪和奸淫幼女罪

强奸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已满14周最的妇女发生性行为。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主观上是直接故意,且有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目的,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行为,客体是妇女的性自由权利。

奸淫幼女罪是故意同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主体与强奸罪相同,客体是幼女身心健康权。

二、侵犯财产罪

1. 抢劫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民财产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此罪应负刑事责任。客体是公民财产所有权,同时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甚至造成伤害或死亡。

2. 敲诈勒索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暴力或其他损害造成威胁,强行勒索财物。若数额较大,构成此罪。主体多为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校外人员勾结,以团伙形式敲诈勒索其他学生财物。

三、相关法律条文

校园暴力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或《高等教育法》(根据发生地点不同),如果受害者是未成年人,还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如果施暴者是教师,还违反了《教师法》。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后果不严重)或《刑法》(后果严重,造成轻伤以上)。

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的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调整需要强制性的规范。校园暴力的发生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刑法对校园暴力的规范是必要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大学生失踪,学校是否承担责任

    大学生失踪时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的问题。新的《民法典》生效后,《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失效。对于大学生失踪,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尤其是学生尚未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情况下。学生在学校打架受伤的责任判断取决于学生的民事行为能力阶段和学校是否履行教育、管理职责

  • 恶作剧是否构成校园欺凌的法律解析

    校园欺凌的定义、要素以及与校园暴力的区别,同时分析了恶作剧是否构成校园欺凌的判断标准和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文章指出,校园欺凌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

  • 被欺凌者

    被欺凌者的性格特点,他们通常内向、害羞、怕事,缺乏社交技巧,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文章还讨论了殴打与犯罪的区别,尤其是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罪的界限,需要考虑行为是否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机能以及损害的程度。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 教育资源共享协议

    甲乙双方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协议。甲方提供停车场、运动场等教育资源,并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开放给乙方使用。乙方需遵守甲方规定,注意仪表仪容,爱护学校设施,注意安全,并在学校重大活动时暂停开放。违约需支付赔偿金。争议可协商解决或申请仲裁或诉讼。本协议自签署

  • 学校责任与侵权责任
  • 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 一、针对暴力催收的投诉途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