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涉及公共场所发生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侵权案件,适用的归责原则包括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公共场所管理人在其管理范围内发生侵害,无论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责任,或由过错方承担侵权责任,即使未尽职责也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不承担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而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应承担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的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由侵权人承担。而如果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则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而应承担的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基于过错作为归责的依据,并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和责任范围的基础。
过错推定,也称为过失推定,指当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存在过错。如果行为人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应承担侵权责任。过错推定是基于法定的基础事实,推定侵权人存在过错。过错推定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方式,如果行为人未能有效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法院最终将认定其存在过错,并根据此确定侵权责任。
严格责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损害,无论该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只要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就应承担侵权责任。严格责任的归责基础在于风险活动,行为人的免责事由受到严格限制。
小区公有用地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根据《物权法》及司法解释《解释A》和《解释B》的规定,小区公用地归全体业主共有,包括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以及其他共有部分。物业服务企业若未能提供合理保障导致业主财产损失,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和业主具有原
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关于缺陷产品的规定,明确了缺陷产品的定义及造成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受害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废补助等。同时,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诉讼时效和请求权期间。
随着国家建设法治社会,民众对于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侵权行为也不再沉默。本文介绍了侵权责任纠纷赔偿的法律依据,包括财产损失、设施、修复、折价赔偿、牲畜受伤、实
我国于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