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海上运输具有特殊性,各国一般在海商法中对船舶碰撞事故有特别的规定。尽管民法中有关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但通常情况下,海上碰撞事故的法律责任和原则主要由海商法规定。
船舶碰撞过失的一般原则是基于实际过失,即需要证明过失的客观存在。索赔方只需证明碰撞过失行为的存在,例如驾驶人员疏于了望、船速过快、雾中航行未施放雾号等行为。船方也可以举证对方白天锚泊时未安放锚球、夜晚锚泊时未显示号灯等进行抗辩并证明对方存在过失。在这种情况下,各方无需作任何推定。
然而,仅采用这种一般原则有时不足以证明碰撞过失的存在或判定过失方。因此,在国际海事审判或仲裁中,通常会借助以下特殊原则作为辅助手段来衡量碰撞过失:
根据法律推定过失原则,如果航海人员违反了航行和避碰规则,就认定其具有造成碰撞的过失。索赔方只需证明损害事实及船长船员违反航行和避碰规则的事实,无需证明过失的存在。被告方除非能提出反证证明违反航行规则为避碰规则所允许,或能证明违反航行规则根本不会也不可能造成碰撞,否则将承担赔偿责任。碰撞公约废除了一切法律推定过失的规定,这是该公约的重要贡献之一。
根据这一原则,如果两船在碰撞时刻仍然存在疏忽,且各方的疏忽均可导致碰撞发生,那么各方将平均承担碰撞责任。这一原则适用于无法判明各方过失程度比例的特殊情况。该原则在国际海运界仍然具有生命力,并被我国海商法采用。
根据紧急情况下的过失原则,船长船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错误行为或不作为不被认为是过失,除非碰撞的紧急局面是该船过失所造成。这一原则认为,紧急情况下的过失不能说明航海人员不具备通常的技术和谨慎。然而,该原则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不适用于各种紧急情况。
最后机会原则曾在英国海上碰撞案中广泛运用,指有最后机会避免碰撞的一方,因其过失未能避免碰撞,该方将对碰撞负有全部过失责任。然而,该原则削弱了国际避碰规则的强制作用,且在确认过失方时存在不公平的免责理论根据。因此,该原则在现代海事法中已经被废弃。
根据海事法的规定,海上碰撞事故的责任可以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库房火灾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问题。在保管货物期间发生火灾时,仓库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并进行赔偿。有偿保管情况下,仓库需承担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无偿保管情况下,除非仓库故意或无重大过失,否则不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法人和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火灾制造者应承担
出租屋失火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出租人如违反消防法规定造成失火,将根据实际情况受到处罚。包括指使冒险作业、过失引起火灾、阻拦报警、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故意破坏或伪造火灾现场以及擅自拆封被查封的场所等行为都将受到拘留和罚款等处罚。
关于破坏公共财物的刑罚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量刑标准取决于毁坏财物的数额和案情。同时,犯罪人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
破坏电梯行为的法律处理方式。破坏电梯属于财产侵权,需赔偿损失。如涉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例处罚;若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例,面临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