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誉侵权通常难以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重大影响。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诽谤行为的影响无法预测。
2、对于受害人的名誉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适当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来进行救济。但当这些措施无法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应将名誉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
3、根据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使受害人遭受严重精神损害时,受害人才有权要求精神抚慰金的赔偿。确定赔偿数额时,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情况、侵权人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
4、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要求精神抚慰金的赔偿。
1、名誉权是一种人身权利,一般不涉及财产利益,但名誉权的受损会直接影响权利人的财产获得,因此名誉受损也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例如,公民因名誉受损而失去某种工作机会,法人因名誉受损而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2、财产损害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和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导致的后果,侵权人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此外,恢复名誉所产生的费用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畴。
1、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的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的规定,如果侵权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3、如果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人民法院除了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还可以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判令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4、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了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对于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可以按照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赔偿20年。未满16岁的受害人,每减少一岁减少一年,但最低不少于5年;60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但最低不少于5年。对于侵害他人健康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参照侵害生命权的标准进行适当减少,不考虑受害人的年龄因素。对于侵害他人身体权的,参照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数额。
5、对于侵害他人精神性人格权的,根据以下标准确定赔偿数额:对于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对于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对于侵害名誉权、荣誉权等的,可以参照前述规定或适当从轻处理。
6、在考虑侵权情节时,如果侵权情节较重,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进行赔偿。受害人对加害人的谅解程度也应予以考虑。如果在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得到平复,可以不予赔偿。同时,应考虑加害人是否认错。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不能因为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得到平复而不追究违法行为,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人身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因残疾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受害人死亡产生的费用等。同时,提到了最新资
我国法律保护死者名誉权的相关内容。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答,死者的名誉权受到保护,其近亲属有权在名誉受损时提起诉讼。同时,《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保护范围,包括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要素。法人的名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负有保密患者隐私的义务,若泄露隐私导致患者受损,医疗机构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法律规定了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及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也应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