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是指侵犯权利人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人身权利,给受害人的人格、精神、尊严、信誉等造成的非财产上的损害。
最高人民法院已经统一了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对于侵犯他人生命权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可根据该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赔偿20年。如果受害人不满16岁,则每小一岁减少一年,但最低不少于5年。如果受害人年满60岁,则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但最低不少于5年。对于侵犯他人健康权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参照侵犯生命权的标准予以酌减,但不考虑受害人的年龄因素。对于侵犯他人身体权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参照侵犯精神性人格权的标准来确定。
对于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的,赔偿数额将根据以下标准确定:严重精神损害的抚慰金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一般性精神损害的抚慰金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对于侵犯名誉权、荣誉权等的精神损害,可以参考前述标准或适当从轻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名誉权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的人格尊严,是进行民事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
法人的名誉代表了它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社会信誉。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其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总体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重要人身权利。
除了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对名誉权的保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明确确认了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并以禁止性法律规范明确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人身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因残疾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受害人死亡产生的费用等。同时,提到了最新资
我国法律保护死者名誉权的相关内容。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答,死者的名誉权受到保护,其近亲属有权在名誉受损时提起诉讼。同时,《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保护范围,包括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要素。法人的名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负有保密患者隐私的义务,若泄露隐私导致患者受损,医疗机构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法律规定了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及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也应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