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涉财类案件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涉财类案件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时间:2024-04-1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212
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是基于侵权行为产生的,如果被侵权人的人身权遭受损害的,是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需要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赔偿数额。那么,涉财类案件有精神损害赔偿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涉财类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一、涉财类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一般情况下,涉及财产的案件并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除非涉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如果侵权行为导致这些物品永久性丧失或毁损,物品所有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分类

根据是否满足精神损害赔偿法规定的构成要件,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分为可赔偿性精神损害和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可赔偿性精神损害指的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精神损害,否则就是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

判断精神损害是否可赔偿是一个难题。欧洲学者认为,在确保责任不过分的情况下,才能构建有效、有意义和公正的赔偿体系。各国普遍以法定为限。台湾学者认为,可赔偿性精神损害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遭受的痛苦,且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获得赔偿。然而,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只是对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大致规定,对于可赔偿性的具体要求在2001年的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八条中规定了"造成严重后果"才能判决赔偿。而"严重后果"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如何确定呢?

可赔偿性应以中立第三方的标准来判断。可赔偿性精神损害通常表现为精神痛苦,而精神痛苦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首先,确定是否痛苦是困难的。忧郁、绝望、怨愤、失意、悲伤等词汇有时反映了精神痛苦,但这些词汇通常不适用于法律。其次,同样的精神损害对不同的人造成的痛苦程度也不同。例如,关羽在刮骨疗毒后仍能下棋,而林妹妹的一句无意之言就会让她痛不欲生。因此,不能以当事人的主观标准来确定精神损害。中立第三方标准以普通正常人的标准来判断精神利益的损害是否达到"严重程度",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为准,甚至在当事人不知道自己受到精神损害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在审判中,法官根据经验法则来进行判断。

三、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

非可赔偿性精神损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由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害、失恋(除违反婚约外)、特别偏好的价值观等。
  2. 损害主体不是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没有特定的法律关系,例如目睹血腥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导致的精神损害。
  3. 较低层次的精神不适或不快。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法治程度较低等因素,这些精神损害无法通过法律救济得到补偿。例如就餐时遭遇服务态度不好或食物等待时间过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完善,这种情况的范围将逐步缩小。
  4. 不具备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法律事实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行为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件:侵权行为、严重的精神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缺一不可。

四、侵权和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

根据损害行为的性质,精神损害可以分为侵权精神损害和违约精神损害。

侵权精神损害是指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相对较为成熟。根据侵害的对象不同,侵权精神损害可以分为侵害人格权精神损害、侵害身份权精神损害和侵害特殊财产权的精神损害。

违约通常不会导致精神损害赔偿,但是违约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是很常见的。此外,除了遵守违约无需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外,大多数国家在立法或判例中也承认特定合同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此持肯定态度,在《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第916条中规定了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中包括"非财产损害"。

五、违约和侵权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是否涉及责任竞合,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分为竞合违约精神损害和特定合同违约精神损害。竞合违约精神损害和侵权精神损害类似,只是可以通过违约赔偿请求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特定合同违约精神损害根据合同目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获得满足为目的的合同违约精神损害和以消除痛苦为目的的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以获得精神满足为目的的合同例如旅游合同,以消除痛苦为目的的合同例如医疗服务合同(不构成侵权)。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古代法律中的刑罚制裁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罗马法典编纂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开始萌芽,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从injuria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被害人提起“损害之诉”,自定赔偿数

  •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阿里巴巴将销售假冒服装的淘宝卖家高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高某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销售假冒ROEM和MO&Co服装,被阿里巴巴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索赔。法院已受理此案。文章还讨论了商誉损失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如何界定侵权期间、确定因果关

  •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情况。关于受害人是否有权利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受害人无此权利,主要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受害人有此权利,认为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不能

  • 国家赔偿金标准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国家赔偿金的标准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和致人精神损害两种情况。对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每日赔偿金的计

  • 行政赔偿包括精神赔偿吗
  •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的方式吗
  •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