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吃糕点硌碎牙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看实际情况才能决定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金。
日前,一位顾客周-女士买了一份糕点,在一周后准备享用时,一口咬下去,突然嘎嘣一声,然后牙齿一阵疼痛,口中鲜血直流,原来他在糕点中咬到了一枚5毛钱的硬币。
“事发后长达一年,我曾经向工商局、食药局、消费者协会投诉,均未得到解决。”周-女士称,无奈之下,她将商家告上法庭,索赔2.9万余元。
法院审理结果:
法院表示,周-女士虽未构成伤残,但结合其受伤部位及长期、多次就诊情况,法院对周-女士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主张予以采纳,金额酌定为1000元。最终,法院一审判决**府公司赔偿周-女士2.5万余元。
律师解读:
当下问题食品致害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当事人遭遇食品侵害后不懂得保留证据。在审理案件中,如何证明涉案的商品是由消费者购买,以及购买的产品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是能否获得法院支持的关键。购物时,消费者应妥善保管好购物小票等消费凭证。
其次,在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对消费者产生损害时,消费者应尽量保持损害时的产品原状,并拍照留存。如果食用食品时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应及时进行就医,并尽可能要求医生写明可能导致损害的原因。这样即使商家不承认损害系由其产品造成,法官也可通过一些生活常理来判断损害发生的原因。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交通事故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造成的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以及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对于未具体规定的省市,各地法院可根据相关原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受害人情况灵活确定。
侵犯姓名权的赔偿主要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受侵害的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民法通则》和《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更改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当姓名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