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是指在环境侵权行为中,不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给受害人的人格、精神、尊严、信誉、品格等造成损害,从而使其产生精神痛苦。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焦虑、悲痛、烦恼、忧郁、绝望等情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前四种方式只要侵害人采取一定行为即可完成,而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存在量化问题。
根据司法解释第十条的规定,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然而,这些因素主要从侵害人的角度考虑,忽视了受害人的权益。
在量化环境侵权中的精神赔偿时,应考虑受害人的侵害程度、年龄、性别,以及受害人的过错程度和事后处理态度。此外,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受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
虽然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环境侵权方面的规定更为稀有,但随着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摸索,对环境侵权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也变得可行。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关案例,如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某化工厂环境污染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案。这些案例表明我国对环境受害人的精神权益并不是完全不保护,只是受限于法治环境和经济水平的限制。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江苏省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赔偿数额应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和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通常不超过五万元。文章还介绍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痛苦、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等。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