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格权可分为精神性人格权和物质性人格权。侵犯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遗体、遗骨以及侵害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监护权等属于侵犯精神性人格权利。而侵犯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属于侵犯物质性人格权利。
判断侵权行为是否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应综合分析评判全案情况。
对于侵犯他人物质性人格权利的行为,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已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的行为,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
在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时,应考虑到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性质和精神损害赔偿的类别等因素。
具体标准如下:
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原则上应为侵权行为的直接受害人。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侵害死者人格权利的,由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作为权利主体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侵犯被监护人的人格权利或导致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监护人以被监护人的名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另有明确规定的,应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本意见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意见自2002年7月1日起执行。2002年7月1日后新受理或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按本意见处理,之前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不适用本意见。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