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时间:2024-10-18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346
有少数的离婚案件会涉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家庭暴力、重婚等,《婚姻法》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没有详尽的规定,具体规定散落在婚姻法解释和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意见中,这些关于婚姻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系统在一起可以称之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

一、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和构成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当一方在婚姻关系中实施了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并给无过错方带来精神痛苦和内心创伤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中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无过错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需要满足特定的构成要件。

教科书中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为:当一方实施了通奸、姘居、重婚、遗弃、虐待或谋杀等侵害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并给无过错方带来精神痛苦和内心创伤时,过错方应给予无过错方抚慰性质的赔偿。

可以看出,以上列举的行为都属于严重的婚内侵害行为,具有侵权构成的共同特征。

二、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观过错构成要件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观过错构成要件是指配偶一方故意实施了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违法行为。在中国民法理论中,对故意过错没有细分不同形式的差别,而台湾民法理论则详细区分了故意、重大、一般、轻微等过错形式,并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因此,中国民法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应在侵权法立法中进行修订。

然而,《婚姻法》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民法通则的界定范围。在实践中,确定损害事实仍然相当困难,无过错方必须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提供证据,这不仅难以获取证据,还存在侵犯隐私权的风险。即使存在相应证据,法院也很难认定其有效性。这导致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在实际中往往被忽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法律作用和社会价值。

为了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并提供救济,国内各级法院普遍认为离婚案件与刑事案件相似,对证明要求相当严格,要求证据确凿。因此,在分配举证责任上,应减轻无过错方的举证责任,采用过错推定原则。这样,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的举证责任将被否定性地分配给加害方,避免了无法证明对方过错而无法获得赔偿的情况。如果同时采用过错和过错推定原则,就能有效保护和救济无过错方,这是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

三、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违法性

《婚姻法》规定了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等五种法定违法行为,都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除此之外,通奸、姘居、赌博、嫖娼等其他违法行为,只有在达到导致婚姻破裂的情况下才属于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违法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古代法律中的刑罚制裁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罗马法典编纂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开始萌芽,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从injuria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被害人提起“损害之诉”,自定赔偿数

  • 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

    中国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问题。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起家庭暴力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包括暴力行为的主观意识、形式、程度等要素,以及在某些情

  • 男方离婚答辩状

    男方A某某与女方B某某的离婚纠纷答辩状。答辩人A某某表示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但被答辩人B某某存在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A某某同意离婚,但责任在于B某某,并要求法院做出公正判决,保护其合法权益,包括儿子抚养权、财产分割、精神损害赔偿等。

  • 协议离婚后的损害赔偿请求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

  •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
  •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