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推动司法文明进程

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推动司法文明进程

时间:2024-05-17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406

修正《国家赔偿法》:保障公民权益,完善赔偿制度

一、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救济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限制国家权力滥用,确保其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该法在立法设计、观念障碍、制度梗阻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引发了法学界的批评和建言改革。

目前,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直接损失,如医疗费、误工费收入、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并未对精神损害赔偿提供金钱或其他物质赔偿的救济方式。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国家赔偿法的解释以及关于审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未对精神损害救济作出完善的规定。因此,一些案例中出现了公民受到精神损害却只获得微薄赔偿的情况,这使得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救济的立法缺陷日益凸显。

举例来说,七年前,陕西一女子麻某被公安机关诬为卖淫并被关押,后来证明其无罪。尽管麻某在刑讯逼供中遭受了巨大精神痛苦,但在一审、二审中,她最终只获得了七十多元的“国家赔偿”。类似的案例还有佘祥林“杀妻冤案”,佘祥林在狱中度过十一个春秋后申请国家赔偿,却只获得四十五万多元的赔偿。虽然这些判决并未违反现行法律,但法律的正确执行并不代表事实上的公正。这些案例凸显了我国国家精神损害救济制度立法的不完善,也使得《国家赔偿法》备受诟病。

二、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中的一项重要权利补救制度,旨在通过金钱、物质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抚慰,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不仅是对申请人的最大保护,也是完善国家赔偿机制的必要举措。

首先,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符合宪法原则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和第38条的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受到保护,禁止非法拘禁、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而国家赔偿法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旨在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控制国家权力,体现宪法保障民权的宗旨。

其次,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国家机关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精神损害赔偿的设立,可以弥补现行国家赔偿法在精神损害救济方面的不足,确保受害人在遭受精神损害后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这不仅能够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避免滥用职权和侵害公民权益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中增设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突破对于保障公民权益,完善赔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申请人的最大保护,也是推进我国法治进程的重要步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 侮辱罪是否能提精神损害赔偿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离婚损害赔偿与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

  • 诽谤他人的赔偿标准
  • 试用期"超期"可获赔偿金的法律规定解析
  • 解析职业病赔偿流程指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