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案件中应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时间:2024-10-06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国家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引言
几年前的“处女嫖娼案”曾经引发了众多法律界人士对国家赔偿案件中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讨论,而今天的“佘祥林案”又一次把这一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那么,国家赔偿案件中的受害人到底能否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呢?从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三条第(一)、(二)项、第十五条第(一)、(二)、(三)项情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然而,该法并未规定金钱赔偿的方式,因此在国家侵害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时,受害人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害得不到金钱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包括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而死亡赔偿金则根据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然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方式,其中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虽然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抚慰的作用,但其本质仍然是一种财产赔偿。
历史背景和国际比较
《国家赔偿法》颁布于1994年,当时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理论尚不成熟、适用范围还相当狭窄。直到2001年《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才开始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遭受侵害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相比之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家赔偿法都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例如,《美国联邦侵权赔偿法》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在与私人同等的方式和限度内承担民事责任的要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对非财产损害的金钱赔偿,而《日本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对被害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慰抚金赔偿。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家赔偿案件中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无责任”理论的影响。然而,这一理论已被西方国家抛弃,且我国《国家赔偿法》对物质损害给予赔偿也是否定了这一理论。将物质利益置于精神利益之上的做法与现代法学中精神利益高于物质利益的观念相冲突。因此,我国应考虑修订相关法律,以确保受害人在国家赔偿案件中能够得到恰当的精神损害赔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
侮辱罪是否能提精神损害赔偿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离婚损害赔偿与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
-
诽谤他人的赔偿标准
-
解析职业病赔偿流程指南
-
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