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材料进货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中的岗位检验:包括印铁成品、制盖成品和制罐成品的检验。
3. 成品出厂检验:对成品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合格。
1. 直接责任人:各厂区质检员。
2. 产品质量总负责人:各厂厂长,作为最高裁决者。
质检责任阶段划分是指从领用原材料到印*厂,再到制盖厂和制罐厂之间因质量问题而应划分的责任范围。
1. 印*厂:负责从原材料领用开始,到可用于加工盖或罐而生产的印铁成品出厂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
2. 制盖厂:负责从印*厂转入印铁开始,到制盖产品出库至客户之间产生的质量问题。
3. 制罐厂:负责从印*厂转入印铁开始,到制罐产品出库至客户之间产生的质量问题。
1. 奖罚界面:以返工率作为奖罚的界面,并实施有奖有罚制度。每日的业绩记录将反映在“每日作业情况报告表”上。
2. 质检员记录:质检员要记录每日的质量情况,特别是员工在产品保护措施上的好行为和建议,将直接反映到最高裁决者(总经理)手里。
3. 处罚规定:对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按照产品成本价进行处罚。
(1) 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当事人承担50%责任,质检员承担40%责任,厂长承担10%责任。
(2) 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当事人承担30%责任,质检员承担50%责任,厂长承担20%责任。
1. 全年生产合格率达到100%的车间,每年奖励产品质量奖金10000元。
2. 全年产品合格率达到一定标准的车间,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主要包括默示担保条件、明示担保条件以及产品缺陷三个方面。默示担保条件依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来认定责任;明示担保条件则是生产者明确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依据;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即使产品
我国《著作权法》下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盗版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等。盗版行为可能面临制止、消除侵权后果、赔偿损失等法律手段,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盗版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共同维护正版市场的发
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和分类。一般产品以国际水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认证依据,如有需要可制定补充技术要求。名、特、优产品则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为依据。加入国际认证组织的认证机构应以国际认证组织公布的标准为依据。根据与国外认证机构签订
中国对进口和出口矿产品的检验规定。进口矿产品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铜精矿砂和铬矿石,检验内容包括质量、成分含量等。出口矿产品主要包括氟石、矾土等,其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煤炭等可燃固体矿物,实施质量许可证制度以确保出口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