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法院起诉是整个诉讼活动中的一个阶段,整个诉讼活动由起诉、审判、执行三个基本阶段构成。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性质,诉讼可以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类型。因产品质量引起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因此采用的诉讼类型是民事诉讼。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策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在原《民事诉讼法》试行9年的基础上修改,并加以完善的。新的《民事诉讼法》全面规范了人民法院、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是人民法院审理各种类型的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依据,也是公民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准则。一般来讲,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保护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起诉和受理。提起诉讼的人称为原告,原告起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原告与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二是有明确的被告。被告是指原告认为侵犯其权益的人或组织。三是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是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口头起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依法进行审理,对符合条件的,决定立案受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2)审判。对决定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之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发送起诉书副本和答辩状副本,审阅诉讼材料,调查收集证据,更换或追加当事人等。准备工作做好的,即通知开庭。开庭审理中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准备开庭。二是法庭调查。三是法庭辩论。四是法庭调解。五是合议庭评议。六是宣判。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所做的判决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3)执行。就某一个具体案件讲,执行不一定是必经程序,如果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自觉履行了判决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了。如果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无故拒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就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主要包括默示担保条件、明示担保条件以及产品缺陷三个方面。默示担保条件依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来认定责任;明示担保条件则是生产者明确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依据;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即使产品
产品质量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间接经济损失包括误工减少的收入等,生产者应对这些损失进行赔偿。在涉及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赔偿纠纷案件中,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产品存在缺陷并导致损失。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受害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侵害人需承担相
质疑产品质量的举证责任,指出涉及产品质量纠纷并要求赔偿时,生产者或经营者应承担举证责任。讨论了产品缺陷的四种分类及其对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警示缺陷、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跟踪观察缺陷。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应自行提供证据,如无法收集,法院可依法进行调
我国《著作权法》下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盗版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等。盗版行为可能面临制止、消除侵权后果、赔偿损失等法律手段,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盗版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共同维护正版市场的发